在通脹預期越來越明顯的當下,大量資金為尋求保值而選擇流入大宗商品市場。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仍維持震蕩上行的趨勢,而金屬特別是黃金等貴金屬更是成為資金追捧的對象。業內人士表示,投資大宗商品的確可以抵御通脹,但要提前布局,選擇合適的品種,而供給彈性低、單位價值高、可長期儲存的“硬資產”可成為首選。
大宗商品牛氣沖天
目前,全球各國繼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資金大量進入大宗商品市場,而美元貶值也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經記者統計,今年第三季度,倫銅漲幅為23.16%,國際黃金漲幅為5.11%;美黃豆漲幅為18.14%,美小麥漲幅為39.75%,美玉米漲幅為36.93%。而國內大宗商品亦整體活躍,量價齊升。近期多個交易日商品集體飆漲,多個品種頻頻漲停,并創出歷史新高。
“美元貶值及定量寬松政策導致的通脹預期不斷加強,這將繼續推高大宗商品價格。”新世紀期貨研究中心經理吳凌表示。
上海中期分析師李寧表示,在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仍采取量化寬松政策的大背景下,流動性泛濫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中國上周已實行加息,但在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今天,中長期的通脹預期正在逐漸被市場接受,美聯儲躍躍欲試的第二輪量化寬松也給予了市場對于商品市場后市的良好想象空間。
“硬資產”優先
在通脹預期下,大宗商品便成為一種可以有效地抵御通脹風險,并能獲得良好資金回報的渠道,具體而言,黃金、農產品、有色金屬及煤炭等品種及板塊都成為通脹受益板塊。
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投資大宗商品的確可以抵御通脹,但要提前布局,選擇合適的品種。大華期貨分析師杜照亮表示,“基本面較好的期貨品種可以帶來有效的收益,比如,有減產預期的棉花、供給出問題的鋅、需求較旺的橡膠等,但要警惕暴漲后的回調風險。”
國泰君安最新研報指出,通脹下,投資者應該優先購買“硬資產”。超發貨幣、競爭性貶值將導致資產泡沫,供給彈性低、單位價值高、可長期儲存的“硬資產”將成為泡沫的溫床,貴金屬、金屬等最優,農產品次優。而干海參為農副產品中最具“硬資產”屬性的品種。
東證期貨分析師何文靜認為,抗通脹性較強的產品應成為投資首選,目前黃金、銅等金屬都是不錯的選擇。她表示,“后市很看好金屬,至于農產品由于和國家政策關系比較密切,所以不太好判斷,但是目前部分農產品已經創出新高,后市盤整的可能性較大,另外供求基本面對于農產品的影響也很重要,因此選擇金屬更加穩妥。”
黃金仍是抗通脹“明星”
在“硬資產”中,黃金以其獨特的避險保值性,成為抗通脹當仁不讓的“老大哥”。目前,參與黃金市場的方式有很多。在我國內地可以投資黃金實物、黃金期貨、黃金延期交易品種、買賣黃金相關股票等。在我國香港地區或國外,還可以通過投資黃金ETF、黃金期貨期權來參與相關投資。
“投資黃金的收益率遠超CPI增長率,這是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與美元貶值帶來的結果。在當前背景下,投資黃金對抗通脹是個真命題,但也要警惕在高位買入黃金的不確定性風險。”時富金融商品研究經理邵濤向記者表示。
南華期貨分析師何煒認為,每個家庭都應儲備一些實物黃金,但占家庭資產的比例不宜過大,且應抱著長期持有的心態,因為實物黃金兌現不方便且流通成本也大。紙黃金應是普通投資者投資黃金的一個主要方向,其優點在于兌現方便、交易成本不高、甚至有些銀行的紙黃金還能雙向操作,漲跌都能賺錢。關于黃金T+D和黃金期貨,因為它們都帶有杠桿,比較適合一些專業的投資者。另外,生產黃金的上市公司股票也是較好的投資品種,只要大盤沒有系統性風險、黃金價格上漲,這些公司的股價通常也會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