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3月09日訊 早春時節,位于德清縣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基地內的德清森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呈現出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公司雖然成立才短短一年多時間,但其主導產品——高性能、低功耗鐵硅鋁合金粉末已列入2011年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成為國內首家利用自主發明專利技術實現規模化生產的企業。該項目的核心人物——畢業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柯濱博士,把這一切都歸功于德清縣大力推行的民營企業家出資,海外人才技術入股的創業模式。
該項目是2010年德清縣引進的“南太湖精英計劃” B類項目。 2010年3月,浙江科達磁電有限公司出資448萬元與柯濱博士共同創辦德清森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一合作讓高新技術產業“嫁接”實力雄厚的傳統產業,并快速形成產業化。去年,公司建成投產,當年就實現產值3000萬元,稅利450萬元。“民營企業有資金但缺技術,海歸創業人員有技術但缺資金和生產管理、銷售經驗,二者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德清縣委組織部分管人才工作的一位負責人在談起民營企業與海歸創業人員合作時,用“一拍即合”四字來形容。
近年來,德清縣深入實施“南太湖精英計劃”,大力引進海外創新團隊及領軍人才,到去年底,全縣共引進海外人才創業項目15項,擁有獨立知識產權和國際領先技術的海外領軍人才30余人。
引得進,還要留得住。為了降低高科技人才創業風險、加快推進項目產業化,德清縣出臺了最高獎勵200萬元的個性化扶持政策,積極鼓勵引導新興產業人才、技術與民營資本聯姻,全力推進本地民營企業與“南太湖精英計劃”項目的合作。并依托該縣科技擔保公司,探索組建了總額300萬元的海歸人才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幫助海歸人才創業項目申請科技信用專項貸款,量身定制融資方案。
此外,為了進一步促進海歸人才創業項目的發展,德清縣還聘請了縣內知名企業家、律師、金融界人士,以及縣發改委、環保、工商、財政(地稅)等部門的20名專業人士,建立“創業導師團”,為海歸領軍人才項目嫁接民營企業、迅速產業化提供“保姆式”服務。
以“技術+資金”模式促成民營企業和海歸項目的對接,使海外人才的創業步伐變得更為輕松,同時,為本地民營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產品升級找到了出路。政府搭臺之下,德清傳統企業紛紛攜多年積累的資本“放膽”嘗新。目前,德清已有近10名攜帶項目的海歸創業人才與本地民營企業進行合作嘗試,建立起了“技術+資金”的合作創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