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上午,筆者來到湖州南潯區菱湖鎮的陳邑村。一大早,不少村民就來到水產園區,抽干塘水,清除淤泥,撒石灰消毒,為四五月份放養加州鱸魚早作準備。
距村部不遠處,是一處正在建設的苗種生產基地。“去年上半年開始土建,現已基本完工,在4月份繁殖期時投入使用。”村黨支部書記葉占方說。“以前我們的苗種都要從廣東等地進貨,由于溫差等原因,成活率低,而且運輸成本也高。基地投入使用后,苗種投入這塊可節省成本60%。”
“現在魚塘基礎設施村里每年都要投入60多萬元,用于堤岸的修理、綠化等。還聘用了8個兼職管理人員。”葉占方說。
陳邑村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漁業村,有魚塘面積2200畝,80%的農戶從事水產養殖。2001年開始將農戶的承包土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轉,由村統一規劃、施工,開展老魚塘改造,到2008年已建成4000多畝的水產園區。改造魚塘后,當地農民以養殖加州鱸魚為主,并成立了菱湖鎮加州鱸魚專業合作社,注冊了“陳邑”牌商標。
專業合作社的建立與運作,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升了加州鱸魚養殖業的產業層次,陳邑村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浙北加州鱸魚第一村”。
陳邑村的成功經驗很快波及菱湖地區。如今,陳邑、勤勞等村基本以加州鱸魚養殖為主,而建豐、永福等村基本以黑魚養殖為主。加州鱸魚、黑魚等正逐漸取代了四大家魚在菱湖的傳統地位,成為農民養殖的新寵。據初步統計,菱湖鎮魚塘養殖面積已達4.1萬畝,大多數達到了集中、連片的標準化水平,去年漁業總產值達3.1億元,占到南潯區漁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