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正式啟動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創建工作。根據建設方案,學院將圍繞“海字號”品牌,核心打造“5+4”建設項目,集中培養涉海類專業人才。
浙海職院目前下轄5個學院2個中心,以打造“海”字號高職院校為辦學目標。通過做強航海專業、做大船舶專業、做深港口專業、做精旅游專業,重點發展海上運輸、船舶工程、港口運輸管理、海洋旅游類專業及專業群,形成了具有鮮明海洋經濟特色可持續發展的專業體系。在向國內外輸出一大批涉海類人才的同時,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省教育廳新出臺的《浙江高校海洋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浙海職院被明確列入重點建設、建成具有國家示范(骨干)水平的涉海高等職業院校計劃。
據該校副校長張新杰介紹,學校創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建設方案中,“5+4”建設模式被擺在了核心位置,即五大專業建設項目和四大公共建設項目。其中,五大專業建設項目指的是:航海技術專業建設項目、輪機工程技術專業建設項目、船舶工程技術專業及專業群建設項目、港口業務管理專業及專業群建設項目和旅游管理(海洋旅游)專業群建設項目。四大公共建設項目為:基于行業統籌背景的校企、校地、校校“三驅”合作模式建設項目,基于服務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的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建設項目,以雙師型、國際化、團隊式為主要內容的涉海專業師資提升工程建設項目,以及基于高校數字化校園的教學、管理、服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項目。
航海技術專業建設項目負責人、航海工程學院院長葉明君表示,在未來幾年,航海學院將構建“校企聯通、陸海貫通、學訓互通、課證融通”的“四通”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產學合作、理論實操結合以及上崗證書的考取,全方位打造一個知識技能并舉、崗位適應能力強的航海類人才。 ”
據了解,該校已有各類實驗室、實訓中心80多個,校外實訓基地130多個,其中,獲中央財政支持的1個,省財政支持的2個,并擁有先進的船舶操縱模擬器等實驗設備和海上訓練基地等實訓場所。駕駛臺資源管理、機艙資源管理等不少船員培訓項目,走在了全國同行的前列。目前,模擬視景實訓室硬件建設、港口物流3個實訓室建設也已完成,調酒、茶藝等新實訓室正立項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