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11日訊 7月8日,市委工作會議召開,對全市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作了全面部署。
陳鐵雄、吳蔚榮、元茂榮、肖培生、陳棉權、胡斯球、馬世宙、尹學群、馬曉暉、陳偉義、陳章永、柯昕野等市領導參加會議。
這是一次被市委書記陳鐵雄形容為醞釀已久的會。這也意味著,對于海洋經濟,臺州正在蓄勢待發。
今年2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標志著浙江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臺州被納入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這是臺州發展面臨的重大戰略機遇。
在國務院批復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中,浙江海洋經濟的總體發展格局是“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臺州是“兩翼”中的重要一翼,一批事關臺州長遠發展的關鍵性項目列入其中。這意味著,臺州的沿海開放進入了國家層面,也處在了省內重點發展戰略的位置上。
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向大海要土地、要資源、要能源,對于緩解臺州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要素制約、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會上明確了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圍繞“主攻沿海、創新轉型”這一主線,以臺州沿海產業帶為主平臺,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為核心區,樂清灣、三門灣為兩翼,各開發區塊為著力點,構建大平臺,引進大項目,培育大企業,做強大產業,促進大開放,打造循環經濟特色,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再創體制機制優勢,努力建成全省乃至全國循環型臨港產業示范基地、“三位一體”港航物流重要基地、對臺經濟合作先行區、民營經濟陸海聯動試驗區,推動臺州邁向濱海新時代。
通過發展,力爭到2015年,全市海洋經濟增加值達到750億元以上,占海洋經濟比重提高到10%以上;全市海洋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港航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海洋經濟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特色海洋產業基地初步形成,海洋經濟創新體系日趨完善,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