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開學季,作為大一新生的你都帶了什么去上學呢?記者昨日調查發現,手機和電腦已經成為入學前的標配,有少數學生還選擇貸款購物。對于如此消費,教育專家李偉成表示要適可而止,如果家庭有條件,可以為孩子配備一些相對好的設備,但是不要太奢華,更不要攀比。
學生
現象
1
手機電腦成花銷最大部分
“買臺電腦5000元,手機2500元,加上其他的一些費用,包括衣物、零食、日常用品等,大概要1萬元左右。”暑假期間,家住番禺、兒子在禺山中學讀書的廖女士為給孩子準備開學物品花費了“大價錢”。廖女士表示,身邊的家長暑假期間都為孩子上學添置了不少物品,“電腦和手機都是孩子的必備品”。
惠州學院大一新生小宇則表示自己的開支已經超過了1萬元,“也就只是買了手機、電腦、衣服、日用品和書籍等,沒想到就花費了這么多。”受訪的大學新生很多表示,手機和電腦這些是必須的了,這也是開銷最大的一部分。
像廖女士和小宇的情況不在少數,記者隨機調查了7位學生和6位家長,大部分家庭的花銷都在7000元或以上。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學生開學前已經成了“水果一族”。“暑假給孩子買蘋果手機和電腦,花銷會比較高,都是叫朋友從香港買的。”孩子此前就讀真光中學的劉女士告訴記者。
現象
2
有新生花2000多元買書
手機和電腦成為新生必不可少的東西,那么書籍呢?記者走訪了廣州購書中心,發現并沒有針對大學新生的購書活動。銷售中心的負責人表示,一般來說開學的第二、三周,才會有大學生來買外語學習類(CET、留學之類)的圖書。現在一般比較少大學生購書者,至于大學新生的購書情況則不清楚。
在書籍的花費上,受訪新生很多表示沒有買書這個行為。不過,廣外南國商學院的新生小智在這方面的花銷卻是非常大。據了解,為了給大學學習生活做準備,他從高中畢業到開學前,已經花了2000多元買書了,加起來都有六七十本。這些書都是自己省吃儉用存錢來買的,大概都是散文、小說、文學理論和詩詞方面的圖書。小智告訴記者:“我是讀語言專業的,需要一定的翻譯水平,這些書可以擴充我的詞匯量。”在小智看來,這是把錢花在有意義的事物上,他認為看書看電影都是有意義的,是能夠使人精神愉悅和升華的。
現象
3
少數同學選擇貸款購物
昨日在采訪中,商家告訴記者現在新生的消費觀念比較超前,有部分人選擇貸款購物。
“只需要一張銀行卡、一張身份證和所在學校的證明,通過驗證之后就可以進行貸款購物,然后分期進行償還,整個過程只需要10分鐘左右”。在百腦匯經營電腦的店主陳先生告訴記者,雖然大學生已經可以選擇貸款購物,但更多學生還是選擇一次性付清電腦款。
對于貸款消費,部分新生認為沒必要。小智和另一位張同學都表示,無論是電子產品還是其他東西,都不要貸款買,因為貸款是要還利息的,這不劃算,還不如自己慢慢存錢買。
商家
國產電子產品受青睞
昨日,記者來到天河區崗頂附近的百腦匯進行走訪,由于大部分學校還未開學,賣場里人并不多,也未見有針對新生的優惠活動。記者發現,不少商家表示,預計購買高峰將在幾天后出現。
手機店主黃先生告訴記者,暑假期間有不少新生前來購買手機,銷量最好的是國產手機,“手機的話比較多同學選擇1000元到2000元價位的國產手機”。黃先生透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蘋果等高端手機也受到部分大學新生的青睞。
除了手機以外,電腦也成為大學新生必備的物品。店主陳先生告訴記者,新生對電腦的選擇主要集中在國產品牌上,“大多數新生會選擇3000元到5000元左右的電腦”,陳先生說。
專家
學生消費要適可而止
新生開學消費七八千元甚至上萬元,其中超過一半的錢是花費在電子產品上,這種消費合不合理呢?對此,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學、教育專家李偉成表示,現在和過去相比不一樣了,像智能手機和電腦這些電子產品,現在都是人們生活和學習的工具了,有了這些東西生活會更加便利,也能為學生提供很大的信息量。在李偉成看來,新生開學花費這么多錢在電子產品和一些生活用品上,其實也無可厚非,“但對于一些家庭不那么富裕的小孩來說,有可能會因此產生攀比心理,也想著買很好的電子產品或者很好的生活用品”。
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超前消費觀念,李偉成表示還是要適可而止。他認為,現在有些學生喜歡追那些新潮昂貴的電子產品,但由于學生還不是有工資收入的群體,所以其實沒必要花費太多在這上面,畢竟很多電子設備功能都很齊全,完全適應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對此,李偉成也建議家長,如果家庭有條件,可以為孩子配備一些相對好的設備,但是不要太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