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漲價大幕徐徐落下,生姜、大蒜、棉花紛紛“落馬”,綠豆價格也掉頭向下。記者昨從義烏農貿城獲悉,銷售高峰期價格高,賣不動,天氣轉涼后,庫存難消,今年的綠豆銷售讓經營戶們很頭疼。
價格波動銷售高峰提前
一部《百科全說》不只是“捧紅”了張悟本,還帶紅了原本不起眼的小綠豆。綠豆價格去年一度暴漲。到了今年,這樣的行情并沒馬上偃旗息鼓,春節后綠豆價格又出現異常波動,銷售高峰也提早到來了。
經營戶葛秀帥說:“春節后批發價為每公斤8元,到了4月中旬價格還是慢慢往上漲,很快就漲到了每公斤13元,在7、8月價格最高的時候,到過每公斤16元。”
他形容這樣的漲價就好比“開水煮青蛙”,每天提價一點,價格不知不覺中就攀至高位。當然,這個價格與去年比并不算高,只是漲價的時間來得有點早。往年綠豆總要到6月份旺季來臨前才開始發力上漲,幅度也不會很大,今年的行情的確有點特殊。
價高難銷經營戶不敢囤貨
隨著天氣轉涼,市場里來購買綠豆的零售商和市民少了很多,這時手里的存貨就成了“燙手山芋”。
雜糧經營戶陳女士告訴記者,今年不少經營戶早早地備足了貨,可市場需求過度膨脹后,開始回歸理性,加上“養生神話”破滅,今年的銷售量明顯不及去年。
“只在最開始出現過一波銷售高峰,那還是出于下游經銷商價格走高,供應偏緊的預期,之后到了銷售旺季,反而來拿貨的人少了,都擔心高價砸在手里。”陳女士說。
葛秀帥抱怨說,價格高生意反而不好做,他們都不敢囤貨,擔心價格回落后,庫存難以消化。
“近期國家不斷出臺調控物價的政策,很多農副產品都在跌價,綠豆價格也受到影響,以前每斤還能賺幾毛錢,現在前期高價進來的,有些都在虧本賣了,如果庫存多,虧損就大了。”葛秀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