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窮山惡水、雞毛換糖,到經商大市、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人“勤耕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的精神代代相傳。其中,作為對義烏精神的一種獨特闡釋,從“戚家軍”到新時代“義烏兵”金正洪、駱超強,“義烏兵”的表現,總是令人感動。
值得驕傲的“義烏兵”
6月23日,為救落水群眾,在內蒙古滿洲里某部服役的駱超強,縱身跳入河中。落水群眾獲救了,他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當駱超強被打撈上來時,雙手依舊保持著托舉狀。
英雄的事跡感動了當地百姓,也感動了家鄉人民。6月29日,這個年輕的義烏軍人魂歸故里,義烏上千群眾在雨中列隊迎接,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黃志平等領導扶著他的父親,送英雄走最后一程。《解放軍報》、《中國軍網》也對駱超強的事跡進行宣傳。
駱超強是新時期“義烏兵”的一個驕傲,而在17年前,義烏籍軍人金正洪,被譽為“八十年代活雷鋒”。22年的軍旅生涯,他獲得過“助學冠軍”、“全軍獻血狀元”、“全國精神文明標桿”等榮譽,聲名響徹全軍。
7年前,金正洪脫下軍裝回到故鄉,轉業到義烏市365便民服務中心工作。平日,金正洪有一本隨身攜帶的民情日記,只要接到群眾反映的問題,他都一一記在本子上,并逐一落實。如今,他的民情日記已記了厚厚三大本。
“義烏兵”楷模真不少
記者從義烏市人武部了解到,近幾年,榮記二等功的“義烏兵”有10多位。與駱超強同一批入伍的2009年義烏兵中,還有一位與駱超強一樣受到表彰的軍人,他的名字叫韓斌,后宅街道寺前村人。中央電視臺曾給他做過一個專題節目《當兵來到伊木河》,贊揚他獨立堅強、無私奉獻的精神。
伊木河位于中國雄雞版圖的“后腦勺”,一年中最低氣溫達—50℃,10月份就大雪封山。就是在這樣艱苦的地方,從義烏走出去的韓斌“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成了“男兒當自強、青春獻戎裝”的邊防楷模。
“85后”消防戰士朱康康,駐金某部營長賈恒飛,被上海市閘北區委、區政府授予“愛民奉獻十佳軍人”稱號的胡衍凱等10余位義烏籍軍官和士兵都被榮記二等功。
“富二代”當兵成一景
在義烏參軍人員中,不時涌現“富二代”的身影。
這些年,義烏私營企業主的子女踴躍報名參軍。義烏市人武部政工科科長王俊明4年前專門作了一次統計。當年,經體檢、政審合格被批準入伍的民營企業主子女占兵員征集總數的38%,應征入伍的兵員中,有73%的家庭資產超過百萬元,其中超過千萬元的為26%,還有的家庭資產過億。
義烏市人武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父母希望子女能夠在部隊得到歷練,增強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另一方面,一些義烏人在發家致富后,希望子女能夠參軍,更多地回報國家與社會。
“義烏兵”精神代代傳
“在部隊當兵的義烏人大多數都很爭氣,有著很強的進取心,勤奮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的精神我們從未丟棄過。”金正洪說。
義烏市人武部政委鄒家偉說:“從文化與精神的傳承來看,‘義烏兵’一直以來都崇尚榮譽、堅貞不屈,從未拋棄那種大無畏、保家衛國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戚家軍’抗倭中得到集中展現,令后人矚目。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新一代‘義烏兵’,也繼承了‘戚家軍’的精神,關鍵時刻不畏艱險,敢于舍身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