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高禹“鳳凰涅槃”
農業大鎮向經濟強鎮華麗轉型
湖州在線訊 思想有多遠,舞臺就有多大。
這是安吉高禹鎮干部群眾用智慧和汗水驗證的經典話語。
截至11月底,全鎮財政總收入已經達到2.6億元,預計全年財政收入可突破3億元,不僅增幅在全市鄉鎮遙遙領先,而且絕對值比3年之前凈增了10倍;
隨著國內膨潤土加工行業的兩大巨頭——臨安華特和安吉豐虹成功牽手,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膨潤土加工企業即將在這個號稱中國膨潤土之鄉的地方誕生;
全國首份“美麗家庭”網絡名片在這里問世,實現了美麗鄉村家庭檔案建設的規范化與標準化;
除了杭長、申蘇浙皖兩條高速在這里交匯之外,正在規劃建設中的號稱華東第二通道、過境安吉縣唯一一條鐵路——商合杭高鐵也將過境這里并在此設站。5年后,安吉人從這里坐火車進京將不再是夢想;
……
歲末年初,在浙皖邊陲的土地上,一個個數據被反復刷新,一則則喜訊被相繼發布。這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實背后也預示著一個被人們俗稱為“江南北大荒”的農業大鎮正在向經濟強鎮華麗轉型。
第一產業園的蝶變之路
本世紀初,隨著申蘇浙皖和杭長兩條高速公路的交匯以及浙皖邊貿經濟的繁榮,高禹一下走到了安吉縣“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最前哨。順應發展之需,安吉縣在這里規劃了與省級經濟開發區同等待遇的天子湖現代工業園。園區規劃總面積18.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5.68平方公里,是目前長三角地區符合國家土地和建設利用規劃的最大在建工業園區。隨后,安吉縣政府改革了天子湖工業園區的管理體制,將園區管理權限下放到高禹鎮。由此,懷揣數千畝工業熟地的高禹,也成為擁有長三角最稀缺資本的鄉鎮。
“既然走得比別人晚,要求就要比別人高,創業沒有遲到者,因為努力而改變。”高禹人著力在園區硬件設施上下功夫,用心為入園企業打造“綠、靜、美、安”的投資環境,到去年底已砸下5億重金實現了園區“九通一平”。今年以來,高禹又以建“浙北第一產業園”為目標,投入1億元進行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園區“路路連成網、條條形成景”。
俗話說,花香蝶自來。一批優秀企業的加盟,不僅打開了園區的新局面,而且為高禹帶來了幾項“安吉之最”:如單體投入最大項目,就是來自蕭山的紡織企業——華特斯,一期投資就近3個億,今年二期投入已經開始投產,1至10月銷售收入達12億元,全年將突破14億元,成為安吉規模領軍企業。畝均稅收最大項目,則是南方銅業。今年1至10月,該企業已實現稅收8000萬元,100畝土地創造了10個億的年產值,畝均稅收高達80萬元左右……
高禹人“專業化”的熱情服務,更是企業在落戶后迸發強大競爭力的保障。首批入園企業,華特斯公司董事長徐樹成感受頗深。他說:“在企業發展中,遇到一件件難事都是園區干部幫忙解決的,新廠投資要好幾個億,我們的資金還得留部分給蕭山工廠運轉,當時壓力很大。園區領導上門調研后,馬上就行動起來。”最終,“華特斯”順利地從當地幾家銀行獲得了數千萬元的貸款。
為此,“華特斯”在天子湖園區投資實現了接二連三,累計投入達到5億元。
從陌生到熟悉,再到趨之若鶩。高禹鎮正在逐步成為杭州“退二進三”的優選地以及杭州企業家眼中的投資福地。據悉,今年高禹引進的項目均為投資億元以上項目,80%都是杭企,累計總投資18億元。
“北大荒”鄉村的美麗轉型
吟詩村坐落在天子湖的下游,屬于一個典型的平原土斗區村落。由于接受城鎮輻射能力弱,這里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生活并不富裕。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村兩委一班人帶領全村2000多名群眾,攻堅破難,花了近1年時間,在貧瘠的土斗區里建起了“美麗家園”,成為全縣平原土斗區美麗鄉村創建的首個樣板村。
如今,村莊美了,村民也樂了,因為那個不像樣的平原土斗區村落已成為歷史。喜悅的村民逢人便說:“以前天一黑,我們就無處可去,只能呆在家里,而現在,我們跟城里人一樣,有健身中心、景觀長廊,可熱鬧了!”
吟詩村的變遷僅僅是昔日“北大荒”向美麗鄉村轉型的一個縮影。該鎮領導介紹說:“從今年起,全鎮計劃3年投入3000萬元(不包括縣級財政的投入)打造平原土斗區的美麗鄉村,實現農村的脫胎換骨。”據悉,依據平原土斗區田多、水多、園多的典型元素,在美麗鄉村創建中,高禹鎮把美化村莊與經營村莊相結合,把現代化與地域特色化結合起來,規劃了5條精品觀光線即工業文化線、荷塘月色線、田園風光線、花香人居線、歷史人文線,做足水、田、園和房的文章,實現“三年打造平原美麗鄉村樣板區”的目標,提高傳統農業區百姓的生活品質。
“我們南北湖村水塘面積多,占地3000多畝,但水塘邊上都是黃泥土,雨天,去塘邊會弄得滿褲腳的泥。今年我們抓住美麗鄉村創建這一契機,對水塘進行了包裝,圍著塘邊用小石子包邊,不僅在部分水塘里種上了荷花、水上蔬菜,還制作了竹涼亭延伸至水面上,供游人垂釣。游客來我們村,可以釣魚、摘菜、賞荷花……”走進南北湖村,除了體驗“漁鄉南北湖”的浪漫風情之外,村黨總支書記楊貴全還介紹了正在建設中的全市首個廉正園。
走進吳址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金穗飄香的萬畝糧田,一眼看去,滿目金燦燦的。隨行的鎮干部告訴記者,田間風景是高禹鄉村的一大亮點,政府引導農民對田間農作物種植進行了統一規劃,通過草籽花、大豆、水稻、麥子等農作物四季變換種植,每個季節展示不同的田園風光。
在緊靠工業園的五福村,一個為拆遷農民打造的現代化農村新社區引人注目:一幢幢小別墅,在綠樹的掩映下,格外漂亮,目前70戶農民住進小區,入住率達到50%。與之相配套的老年公寓正在建設之中。據悉,接下來,該村還將配套超市、電信等,讓農民在家門口過上城里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