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冰涼寒風呼嘯在北京市區與近郊通州的邊界上,即便在由東向西行駛的城鐵上也聽得清楚。車廂嘈雜,窗外,一副巨大的車體廣告與這趟列車并列行駛。這幅廣告所宣傳的樓盤遠在天安門以東40公里的燕郊,一個河北小城。
這一切都沒有被一個年輕男子與他的家人所注意。電話響起,他迅速接聽:“簽了?嗯好!”他掛斷電話,對在座位上的父母說,業主已經簽了合同。
在他面前的父親聽到后,突然站起來,要求與他擊掌祝賀。一家三口的歡快掌聲將車內的嘈雜中斷,乘客紛紛側目。
年輕人叫申海,這個籍貫山東的80后正在面臨婚姻的拷問——戀愛對象要求先買房后結婚。他的父母幾番奔波北京并幾次價格談判之后,以接近2萬元每平米的價格在北京東五環外購得一套二手房。
“這是家里動了所有關系才湊夠的錢。”申海說,在眼下的高房價和“可能會有”的政策覆蓋面前,他選擇了前者。
“我知道《住房保障法》已經進入立法程序,但我并不指望。”申海在2007年便開始了北京工作生涯,一年后,他聽到新聞:全國人大表態,在條件成熟時,將《住房保障法》列入立法計劃。申海曾經以為,這部法律能將他“列入保障”。
但是,這部法律的推進太慢了。
“我這兩年也沒聽說這部法律是怎么樣研究的,誰在進行研究起草,什么時候出臺,我能得到怎樣的利益保護。這些我都不知道。”申海認為,作為這樣一部關系居民基本住房權利保障的法律應該隨時公布進展情況。
11月9日,住建部發布信息稱,《住房保障法》的起草已列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國務院2010年立法計劃,并已形成基本住房保障法征求意見稿。
在新消息被公布的當天,對《住房保障法》立法工作傾注大量精力的全國人大代表遲夙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立法程序過于封閉”。
在今年兩會上,由他聯名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了“二次房改”以及保障“二次房改”實施的《住房保障法》的議案。
今年7月份,國務院法制辦告知遲夙生:議案將成為《住房保障法》立法參考。該次《住房保障法》草案在結合了“清華大學理論版”、“深圳住房保障中心實踐版”和人大代表議案等之后,開始在中央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等小范圍內征求意見。
而在此前,相關機構和部門曾為該法案調研多次,卻未有成型草案。
據統計,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提出關于盡快出臺《住房保障法》的人數超過1000人。其中全國人大確認有6個議案提出了此事,涉及人大代表193人。至此,《住房保障法》才列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國務院今年的立法計劃。
隨后,由住建部住房保障司主持、清華大學法學院牽頭,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成立起草小組,負責該法的理論版本的起草工作。起草實踐版的機構則由深圳住房保障中心負責。
據權威媒體報道,已形成的基本住房保障法征求意見稿規定了城鎮基本住房保障標準、范圍、方式,保障房的規劃、建設與管理,住房租賃補貼,土地、財政、稅收與金融支持,基本住房保障的組織落實,以及農村住房保障制度。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鈺林認為,按照立法程序,《住房保障法》草案現在由國務院法制辦在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等小范圍內征求意見,而后進入國務院常務會議,最終遞交到全國人大。
但業內人士估計,此法律出臺決不會順風順水。
中國房地產協會的一位高層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制定這樣一部法律肯定要幾上幾下,需諸多時間。還有可能在誕生之后根據區域差異而被區別對待。”
他強調,這僅僅是個人猜測。“出臺這部法律可能面臨非常艱難的過程。現在將其列入今年立法規劃,能否完成目標誰都說不準。”
不過,據《住房保障法》草案起草者之一、清華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洪亮的樂觀預計,這部法律或在2013年兩會審議并出臺。
距離2013年并不遙遠,不過,這部法律能否順利誕生并沒有人能保證。“這里面涉及立法者思路問題,還涉及政府部門博弈,出臺極其艱難。”和國務院法制辦就參與《住房保障法》起草的多次溝通后,遲夙生如此回應媒體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