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一首流動的歡歌,大潮奔涌,以永恒講述世間滄桑巨變;
海洋是一個希望的平臺,兼容并蓄,以博大承載世人騰飛夢想。
9月26日的三門灣畔,天藍藍,海藍藍,秋風送爽,蟹肥稻香。位于縣城大湖塘新區的保羅大酒店4樓瑞云廳,也沉浸在一片蔚藍色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在恢弘大氣的三門灣形象宣傳片中步入會場。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章偉秋盛裝“回家”,主持論壇。
“我宣布,首屆三門灣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開幕!”縣委書記李浩一語既出,會場內頃刻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從意大利向清政府“迫租”三門灣,到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稱之為“實業之要港”;從清政府特許“三門灣為模范自治農墾區域”,到民國浙江政府設立三門縣以開發三門灣,這片區位獨特、資源稟賦異常的土地,一直備受矚目。
猶記一年前,我們提出了“打造三門灣次經濟圈、推動縣域向區域跨越”的發展思路。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這一高屋建瓴的戰略謀局贏得了普遍共識,并逐漸走向實質性的規劃開發、交流合作軌道。
當日下午,三門、寧海、象山三縣的政府主要領導坐在一起,正式簽訂了三門灣區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門至此告別“單打獨斗”的歷史,走向三地攜手合作,互促共進的新旅程。
誠如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院高級規劃師邵波所言,三門灣次經濟圈的構建,是城市發展從小城鎮到縣城再到城市群這樣一個必然階段中的重要節點,這也是浙江經濟謀求第三次轉型升級的機遇。他說,三門灣三縣的合作發展沒有中心城市,所以在戰略規劃上,有別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合作,并提出了發展重點為“二核二心”,形成“一帶多片”的規劃思路。
“海洋經濟離不開港口,港口是三門的優勢,也是趕超發展的基礎。”浙江省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建明在演講中充分肯定了三門的基礎條件,對三門及三門灣次經濟圈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同時,他也希望三門灣次經濟圈的發展戰略能上升到浙江省“十二五”的規劃中。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樊綱從全國層面,就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對三門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引來眾多有識之士頻頻頷首贊許。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經濟學博士王小廣也分別進行了主旨演講,博得現場陣陣掌聲。
一顆顆火熱赤誠的心,在這里交相輝映;一次次思想交鋒的火花,在這里紛呈閃亮。一個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新平臺就此搭建,環三門灣區域經濟一體化又邁出了嶄新的一步。合作是我們的主題,發展是共同的目標,三門濱海經濟新時代的風帆早已高懸,乘著三地合作的東風,擂響上下一心的戰鼓,讓我們一起攜手,踏浪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