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余威尚存,世界經濟仍動蕩不穩,全市上下深入實施“四大戰略”,主攻沿海,推動轉型,加快創新驅動,搶抓發展機遇,今年上半年,全市工業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
對于當前全市工業經濟的總體形勢,有關部門概括為四個基本判斷:工業生產進一步回升向好;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全市工業在各產業類別中領先增長;以民企為主的工業創新轉型加快推進;下半年全市工業將在經濟復蘇的慣性推動下,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但受去年“前低后高”的基數影響,全年工業增速有可能逐步放緩,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
重工業領先快速增長
今年以來,我市經濟開始走出國際金融危機泥潭,尤其是實體經濟實現恢復性快速增長。突出表現為重工業領先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重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43億元,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7.5個百分點,并高于輕工業的增速。
“重工業一直在我市工業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國際金融危機對重工業沖擊比輕工業更加明顯。與投資需求密切相關的重工業領先增長,對工業生產、企業利潤的增長貢獻率顯著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市經委主任張銳敏說。
除此之外,工業生產回升向好也表現在工業出口增勢強勁、工業投資開始復蘇、主導行業快速發展。1—6月,全市實現外貿自營出口64.6億美元,比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同期還要多出口7.5億美元,五、六兩月連創單月出口創歷史新高。上半年全市“5+1”六大主導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59億元,除船舶行業同比下降外,其他五個行業同比增長都超過20%。
以民企為主的工業創新轉型加快推進
面對宏觀經濟環境的嚴峻挑戰,以民營企業為主的我市工業表現出了較強的市場應變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展現出不同尋常的發展活力。
最直觀的表現是工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經營狀況都得到較大改善。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得分比去年同期提高24.4分。工業產品產銷率、總資產貢獻率、資產保值增值率、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等反映工業經濟質量的幾個主要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稅總額與利潤總額均有可觀的增長。
據調查,企業經營狀況的改善,一方面與企業訂單增加、開工率提高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推動的結果。據統計,1—6月,全市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4,比去年同期提高7.5個百分點。價格是反映市場供需關系的基本信號,價格走高表明市場需求上升,企業產銷趨好,贏利能力增強。
在危機中,不少企業敏銳地抓住市場變化,求變求新,適時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開拓資本市場,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如家具生產企業積極開展替代原材料研究,開發低碳、綠色產品,在收復國際市場的同時,開拓國內市場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另一方面,企業積極開拓資本市場,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以來,全市新增4家股票上市企業。
此外,以機床、模具為代表的全市限額以上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企業積極引進設備,開發新產品,市場訂單增加,生產滿負荷,效益增長可觀。在28個行業的限額以上制造業投資中,有19個呈增長態勢,其中13個增幅超過35%。與此同時,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1億美元,同比增長33%,而去年同期為負增長18.2%。創新活躍和高新產品出口的高速增長,表明此輪經濟復蘇,已不僅僅源自政策拉動和市場回暖,更是經濟增長內在動力增強的體現。
經濟復蘇借助慣性推動 或呈“前高后低”走勢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劃出了一道漂亮的上行線,那么下半年,能否延續這種回升向好的勢頭呢?
“從全球范圍看,各國在金融危機后普遍‘回歸實業’,有利于消除資產泡沫;其次,國內宏觀政策環境基本沒變,調控更加注重政策的延續性和有效性,注重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再次,從臺州實際看,我市正在加快沿海開發,有序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全市工業內生動力在不斷增強。”市經委主任張銳敏認為,上半年,我市工業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內外經濟環境的好轉。因此,下半年全市工業將在經濟復蘇的慣性推動下,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快速增長態勢。但由于受到去年“前低后高”的基數影響,全年工業增速可能逐步放緩,呈現出“前高后低”的走勢。
這種判斷是有數據支撐的。二季度以來,我市工業的一些主要指標逐月回落,上半年全市工業性投資高開低走,6月當月負增長5.8%,全市億元以上的項目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此外,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較去年同期普遍上漲,工業發展正進入高成本時代。
因此,從當前形勢看,全市工業經濟的回升并不意味著經濟步入正常運行軌道。值得重視的是,我市工業自身存在內生動力不足,增長方式轉變緩慢等困難和問題。從未來一段時期看,僅依靠外需拉動工業增長還難實現,只有加快產業升級和企業創新,才能使工業經濟進一步回升并得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