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23日
信息來源:
尊重人才是以人為本的前提
當今企業都強調“以人為本”,為何當今企業都把“以人為本”定位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因為企業競爭實際上也就是企業文化的競爭。文化的主體是人,說到底,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故而,只有“以人為本”,才能讓企業在當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以人為本,首先就要求企業做到“尊重人才”,把人才當作企業的第一資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為尊重人才的最低標準。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就不應該把待遇不公的薪資福利、人事晉升制度及對人身體有傷害的勞動,強加給你的員工。
在我國目前的民營企業中,有個“五年”現象,就是說有不少民營企業從創業到結業總共只有五年的“壽命”。追其究竟,除去市場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真正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不少民營企業“家長式”管理、任人唯親,不按照《勞動法》支付加班加點工資 從而企業員工缺乏工作激情、缺乏歸屬感,人才得不到應有的發揮,以致工作效率低下或人才流失,企業“短壽”也就理所自然了。
只有企業做到真正的尊重人才,才有可能讓人才心甘情愿地為企業全心全意地付出,企業才有可能“長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人為本,才是企業成功之道的基礎。
說到底,管理其實很簡單,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管理者處理好這些關系,就能夠取得出色的業績。而這種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管理者對待員工要尊重,平等地看待他們,肯定他們的價值和貢獻。
第二,分配任務、任命人員要慎重、嚴肅,而且言行一致、說到做到。
第三,不要將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強加給他人。
文章摘抄于:《管理中的心理學》 作者:趙海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