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5月20日
信息來源:
京東再傳回歸香港上市 擬募資200億?京東回應:不予置評 今年“618”有大動作
又一家互聯網大公司被傳近期將在香港市場二次上市,阿里巴巴的故事會重演嗎?
京東近期將登陸港交所的消息再度傳出。5月19日,香港《信報》消息稱,京東將于下周尋求通過上市聆訊,募資規模約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若聆訊順利,京東將于6月初啟動招股,預計6月18日掛牌,類似于雙“11”,每年“618”是京東電商年度大促時間點。
根據港交所的規定,京東二次上市可以選擇秘密交表。對于上述市場傳言,5月19日京東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不予置評。對方表示,今年“618”將會有“大動作”,會有百余項顛覆性服務面世。
自去年9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后,京東、百度、網易、攜程等中概股都曾傳出計劃赴港上市的相關消息。中信證券分析稱,如今疫情影響慢慢平息,各公司上市計劃勢必將重回正軌,而“私有化退市及VIE架構拆除耗時長、成本高,未來港股市場,料想將成為中概股回歸的首選。”
京東在港上市臨近?
京東近期將登陸港交所的消息再度傳出。據港媒報道,京東將于下周尋求通過上市聆訊,募資規模約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若聆訊順利,京東將于6月初啟動招股,預計6月18日掛牌。
對于上述傳聞,京東集團相關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回應,不予置評。不過,該人士表示,今年“618”將會有“大動作”,除了超級百億補貼、千億優惠等一系列史上最大優惠力度,還有百余項顛覆性的服務面世。
該人士還稱,今年京東“618”無論是優惠力度、消費者購物體驗、新品的發布數量還是品牌銷量增長,都將是空前的,同時京東還將在此期間升級集團使命和品牌主張。“未來一段時間,市場將密集的看到京東的諸多動作。”
今年4月底,路透IFR曾報道稱,京東擬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彼時證券時報記者援引消息人士確認,京東正在安排赴港上市事宜,選定瑞信、美銀美林為主要承銷商。
有報道稱,京東擬發行5%股份募資約30億美元(約200億元人民幣),不過,數周之前,上述證券時報報道中,參與赴港上市人員表示,“募資額還沒確定,上市規模要視市場環境而定。”此外,據傳此次香港上市不會引入基石投資者,這意味著所有股份均將通過公開發售和國際配售發行。
截至2019年12月底,京東流動資產1391億元,流動負債1400億元。流動資產無法覆蓋流動負債,資金的壓力要求京東必須尋找新的渠道進行融資。
今年4月,京東集團發布2019年財報同時更新的股權結構顯示,截至2019年末,京東一共有4.46億股普通股,其中,京東董事會主席劉強東合計持股15.1%,投票權為78.5%,與去年相比分別下降0.3%、0.5%。外部股東中,騰訊全資子公司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黃河投資)仍是京東最大的外部股東,持股比例達17.9%,投票權為4.6%。此外,沃爾瑪對京東持股9.8%,投票權為2.5%。
去年凈利潤122億,疫情推動一季度快消自營高增長
美國當地時間5月18日,京東美股大漲9.2%、收于55.53美元/股,創下其股價歷史新高。
5月15日,京東披露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實現營收1462億元、高于市場預期1366.7億,同比增長20.7%;經調整凈利潤29.7億、低于去年同期的32.9億元。用戶數量方面,截至2020年3月底,京東過去12個月活躍購買用戶為3.87億,同比增長24.8%;這也是用戶增長連續第三季度提速。
富途證券研報稱,分析京東用戶增長原因主要有:
(1)疫情推動線上消費猛增,且京東自營主力品類中的快消品尤其受益于疫情;(2)自建物流+倉儲,令京東能在疫情期間正常配送,繼而帶來新用戶、喚醒老用戶。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從京東一季度的業務增長情況來看,也佐證了這一分析。2020年一季度京東用戶對日用百貨需求旺盛,該品類營收增速38%,仍維持在較高水平;但家電產品卻受到沖擊,賣場及廣告業務增速下滑,但物流業務增速超50%,同樣受益于疫情。
從京東此前披露的年報來看,京東2019年的成交總額同比增長24%,首次突破兩萬億人民幣,全年凈營收5769億元,同比增長25%;凈利潤超預期達約122億元。活躍用戶數達3.213億。
從全年來看,2019全年收入為5768.9億元,同比增長24.9%。其中:自營電商業務收入為5107.3億元,同比增長22.7%;從增速來看,自營電商營收已連續三季度有所提升。
此外,服務與其他業務收入為 661.6億元,同比增長44.1%。安信國際分析認為,2019Q4京東零售業務運營利潤率同比提升0.3%至1.4%,全年運營利潤率同比提升0.9%至2.5%。隨著物流前期投入逐步減少,在規模經濟效益下,物流使用效率與人員效率有所提升,京東零售業務的盈利水平有望延續上升趨勢。
近三年來,京東在渠道下沉方面的保守轉型受業內詬病,尤其是拼多多的出現和崛起,更是加劇了兩強相爭的激烈戰況。
從年報數據看,京東2019年年化核心活躍買家達3.62億,同比增長18.6%,單季度實現買家環比凈增2760萬,創三年以來新高。其中,超過70%新用戶來自于下沉城市。
安信國際研報顯示,2019Q3,除拼多多(111%)繼續保持三位數高增長外,天貓(26%,僅實物)、京東(26.6%,僅自營)增速同樣領先行業。第二梯隊中,蘇寧(19.5%)、唯品會(17%)增速基本與電商行業增速持平(整體電商14.9%/實物電商18.4%)。Top3電商平臺強者恒強,測算阿里(含天貓&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家合計市場份額約90.4%,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
圖片源于安信國際
迎二次上市好時機?
繼港交所2018年4月發布新規生效,允許不同投票權架構且符合特定要求公司上市后,阿里巴巴-SW(09988.HK)在去年11月26日登陸港交所上市,為首個同時在美國和中國香港資本市場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阿里之后,除了京東之外,去年以來已有攜程、網易等多家中概股傳出擬在港上市。
在2月17日發布的《中概股回歸港股六問》研報中,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指出,港股及A股市場持續升級市場規則,客觀上增加了對不同類型公司上市的包容性和吸引力。而中概股選擇回歸港股或者A股上市可能有如下考慮:“為業務發展融資且增加股票流動性、離本土市場更近、獲得更好的估值等等。”
無論是為業務發展融資,還是離本土市場更近,都是目前京東所樂見的。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介紹,京東旗下社交電商平臺京喜在過去一年內已成為用戶增長的主要動力:其在2019年10月接入微信一級入口,2019年雙11,京東全站新用戶4成來自京喜,2019第四季度京東活躍用戶數環比增加2760萬人,超過阿里巴巴2019Q4的1800萬的用戶增長,新增用戶中超過7成來自于三至六線城市。
今年4月末,有消息稱京東已提交赴港上市文件后,中信證券相關報告稱,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曝光后,疊加疫情沖擊,信任危機重現,中概股回歸潮或將來臨;而私有化退市及VIE架構拆除耗時長、成本高,未來港股市場料將成為中概股回歸的首選。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