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5日,匯豐創紀錄的2006年度業績在倫敦和香港兩地發布。與此同時,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次貸)危機開始在美國浮出水面。3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布瀕臨破產。4月初,這家美國第二大次貸供應商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次貸領域在這個春天里崩塌,20多家次貸供應商或宣布破產,或遭受巨額損失,或尋求被收購。由此,美國次貸危機廣為世人矚目。
讓匯豐等所有跨國金融機構沒有料到的是,美國次貸危機隨后一波又一波地向前推進,在第二年秋天全面升級為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同一天,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宣布收購;17日,美國政府提供850億美元貸款給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以挽救其瀕于倒閉的命運;21日,美聯儲宣布批準已是危機四伏的美國第一、第二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25日,美國監管機構接手美國最大的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并將其部分業務售予摩根大通銀行……
十天之內,這些當今世界最耀眼的金融機構已經面目全非,被視為全球金融燈塔的華爾街頓時暗淡無光。
華爾街的金融危機,迅速從美國向其他地區蔓延,從發達國家傳導到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至實體經濟。波及范圍之廣,無一國能獨善其身;影響程度之深,不僅全球金融體系和經濟發展受到沉重打擊,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組織、經濟發展模式同樣需要作出根本性改革。
歐美銀行業經歷著時代之變,匯豐也相應地發生了巨變。2009年3月2日,匯豐在其2008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除了公布大幅縮水的業績外,同時宣布供股125億英鎊(約合1 380億港元),以增強其資本實力和擺脫其面臨的困境。
隨著金融危機進一步深化,經歷過無數次危機的匯豐,又走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關口。它將如何走出北美業務形成的泥沼和危機深化所導致的困境?它能否依然像獅子一般,在這場全球金融危機掃蕩過的廢墟中昂首挺立?
過度繁榮的背后,往往掩藏著危機的種子。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便是源自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過度繁榮。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泡沫不斷膨脹,房貸金融機構針對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人群設計的次級抵押貸款迅速增長。房市的虛假繁榮,遮蔽了政府、金融機構和個人的風險視線,為住房泡沫破滅和危機爆發埋下了伏筆。2006年以后,房價停止上漲勢頭,房市開始降溫。與此同時,美聯儲為抑制通貨膨脹開始持續加息。利率不斷上升,次貸借款人成本驟增。大批次貸購房者無力按期償還貸款,次貸危機由此觸發。
2007年夏天,次貸沖擊波開始向持有次級抵押貸款的各類投資者蔓延。由于資產證券化的廣為推行,持有次貸的投資者眾多,個人向銀行等放貸機構申請住房抵押貸款,放貸機構將住房抵押貸款作為一種資產售予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地美和房利美,“兩房”以此為基礎發行大量次級抵押貸款證券。與此同時,抵押貸款公司積極參與其中,在放松風險評估的情況下,大量購買次級抵押貸款,并將其證券化出售。標準普爾等信用評級機構對次貸證券給出偏高的信用等級評定,各種保險和擔保機構也積極參與其間。投資者根據評級標準大量購買次貸債券,使之流動性增高,債券發行更加便利,次級抵押貸款因而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從花旗銀行到德意志銀行,從匯豐集團到瑞銀集團,均多少不等地持有次級抵押貸款證券。
2007年8月,次貸危機全面爆發。8月6日,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8月9日,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卷入危機,宣布暫停旗下3只涉足美國房貸業務的基金交易。8月16日,美國第一大商業抵押貸款供應商―全國金融公司瀕臨破產,美國次貸危機全面惡化。
為應對金融動蕩,美聯儲和歐洲一些央行開始聯手行動。8月11日,一些國家的央行在48小時內注資超過3 200億美元救市。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市場。8月31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布什承諾政府將采取一攬子計劃應對次貸危機。
隨后,幾乎每個月都有壞消息傳出,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央行頻頻采取行動,全球金融市場在動蕩不安中走過了2007年。
2008年春天,美國次貸危機又開始了新的沖擊波。2月18日,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Northern Rock,又譯“北巖銀行”)收歸國有;2月20日,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沖擊波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3月16日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而達到高潮。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壞消息依然不斷,如4月16日,美聯儲褐皮書指出,各個地區的貸款標準、貸款需求都在下降;4月17日,美林公司第一季度虧損億美元,大大高于此前預期;4月21日,蘇格蘭皇家銀行計劃籌集120億英鎊,以應付不斷增大的壓力;4月25日,美國4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26年來新低。不過,次貸危機對人們的心理影響已有所減輕。花旗集團、高盛和德意志銀行甚至表示,美國次貸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然而,這不過是這些金融巨頭們的一廂情愿而已。進入2008年夏天,又一波打擊驟然而至,并且由此演變為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
2008年夏天的次貸危機,圍繞著有美國政府擔保背景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展開。7月13日,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聯手推出拯救“兩房”計劃,包括向“兩房”直接提供貸款和買入股份;7月18日,房地美計劃通過發行最多100億美元的新股籌資;7月26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房地產市場救助議案,準予向“兩房”提供緊急融資;7月30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布什簽署房市救助法案,使之成為法律。
但是,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這兩大巨頭依然搖搖欲墜。在過去一年中,“兩房”虧損高達140億美元,股價暴跌約九成。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多國政府及金融機構持有“兩房”債券,它們一旦坍塌,后果將不堪設想。在此情況下,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出資2 000億美元接管“兩房”。
然而,就在美國政府和美歐金融界剛松一口氣時,一個星期后,美國次貸危機開始演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9月15日至25日,短短十天,美國最大投資銀行、最大保險公司和最大儲蓄銀行或破產、或轉型、或被收購和被救助。
在這場風暴中,華爾街五大投行無一幸免。人們印象中的華爾街格局已經成為歷史。
從華爾街掀起的驚濤駭浪,迅即沖向世界各地,演變為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初級產品市場的價格發生劇烈波動。美歐大型銀行和保險公司在此后兩個月內報出的損失即超過7 000億美元。
不僅如此,這場金融危機還顯著地影響著全球實體經濟。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經濟體全部陷入衰退的困境。金融風暴的持續升級,同樣使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風險凸現。如今,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所塑造的新的世界金融格局依然在演化之中。
文章摘抄于:《匯豐帝國》 作者:劉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