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許多因素共同決定了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這里,我們將介紹三個主要因素,分別是消費者、相關商品和廠商。
消費者對市場需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消費者對商品的預期價格和購買力水平。消費者對商品的預期價格是指消費者在實際購買之前已有的對商品價格的預期。比如,市場上品牌洗發水的價格大多是15~35元,那么消費者在購買洗發水之前對產品的價格預期也大致為15~35元。如果某廠商能夠生產出質量相當、價格更低的洗發水,那就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消費者的購買力水平則有較大的不同,主要取決于整個社會或環境的變化。如果社會整體經濟形勢良好,人均工資水平不斷上升,那么消費者就會偏向購買質量更好、價格也相對高一些的產品。如果經濟形勢不好,消費者普遍不愿意購買高價格、高質量的產品,此時低價格、一般質量的產品將更受歡迎。
產品定價理論
在日常生活中,價格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直接決定著企業市場份額的大小和利潤的高低。企業面臨的許多銷售難題都和產品的價格息息相關。因此,如何根據企業自身產品情況和市場環境降低、升高抑或制定一個相對均衡、平穩的產品價格,是產品定價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件產品的價格主要由生產成本、稅金和利潤構成。如果某小微企業的稅率是10%,一件產品的生產成本是50元,企業想從每件產品中賺取9元錢,那么這種產品的銷售價格至少要定為60元。因為每銷售一件產品,企業可以獲得10元的收入,但是這其中有1元(10×10%)要作為稅金上交,所以當產品價格為60元時,企業可以獲得9元的凈利潤,也就是原收入10 元減去稅金1元后的企業所得。如果產品價格上升到70元呢?每銷售一件產品,企業就可以獲得18元[(70–50)×(1–10%)]的凈利潤。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影響企業產品定價的主要因素有企業目標凈利潤和成本。企業的目標凈利潤越大,也就是想要賺得更多,那么產品價格就越高。企業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越高,產品就越貴。此外,市場因素、競爭對手和其他環境因素會也會影響產品價格。比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為了保證市場占有率和銷售數量,常常會降低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