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成本是對完成項目工作所需資源成本進行近似估算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確定項目所需的資金。本過程應根據需要在整個項目期間定期開展。
專家判斷
應征求具備以下專業知識或接受過相關培訓的個人或小組的意見:
以往類似項目;
來自行業、學科和應用領域的信息;
成本估算方法。
類比估算
見 6.4.2.2 節。成本類比估算使用以往類似項目的參數值或屬性來估算。項目的參數值和屬性包括(但不限于)范圍、成本、預算、持續時間和規模指標(如尺寸、重量),類比估算以這些項目參數值或屬性為基礎來估算當前項目的同類參數或指標。
參數估算
見 6.4.2.3 節。參數估算是指利用歷史數據之間的統計關系和其他變量(如建筑施工中的平方英尺),來進行項目工作的成本估算,參數估算的準確性取決于參數模型的成熟度和基礎數據的可靠性。參數估算可以針對整個項目或項目中的某個部分,并可與其他估算方法聯合使用。
自下而上估算
見 6.4.2.5 節。自下而上估算是對工作組成部分進行估算的一種方法。首先對單個工作包或活動的成本進行最具體、細致的估算,然后把這些細節性成本向上匯總或“滾動”到更高層次,用于后續報告和跟蹤。自下而上估算的準確性及其本身所需的成本,通常取決于單個活動或工作包的規模或其他屬性。
三點估算
見 6.4.2.4 節。通過考慮估算中的不確定性與風險,使用三種估算值來界定活動成本的近似區間,可以提高單點成本估算的準確性:
最可能成本(cM)。對所需進行的工作和相關費用進行比較現實的估算,所得到的活動成本。
最樂觀成本(cO)。基于活動的最好情況所得到的成本。
最悲觀成本(cP)。基于活動的最差情況所得到的成本。
基于活動成本在三種估算值區間內的假定分布情況,使用公式來計算預期成本(cE)。兩種常用的公式是三角分布和貝塔分布,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三角分布。cE = (cO + cM + cP) / 3
貝塔分布。cE = (cO + 4cM + cP) / 6
基于三點的假定分布計算出期望成本,并說明期望成本的不確定區間。
數據分析
適用于估算成本過程的數據分析技術包括(但不限于):
備選方案分析。備選方案分析是一種對已識別的可選方案進行評估的技術,用來決定選擇哪種方案或使用何種方法來執行項目工作。例如評估購買和制造可交付成果分別對成本、進度、資源和質量的影響。
儲備分析。為應對成本的不確定性,成本估算中可以包括應急儲備(有時稱為“應急費用”)。應急儲備是包含在成本基準內的一部分預算,用來應對已識別的風險;應急儲備還通常是預算的一部分,用來應對那些會影響項目的“已知 — 未知”風險。例如,可以預知有些項目可交付成果需要返工,卻不知道返工的工作量是多少。可以預留應急儲備來應對這些未知數量的返工工作。小至某個具體活動,大到整個項目,任何層級都可有其應急儲備。應急儲備可取成本估算值的某一百分比、某個固定值,或者通過定量分析來確定;
而隨著項目信息越來越明確,可以動用、減少或取消應急儲備。應該在成本文件中清楚地列出應急儲備。應急儲備是成本基準的一部分,也是項目整體資金需求的一部分。
質量成本。在估算時,可能要用到關于質量成本(見 8.1.2.3 節)的各種假設,這包括對以下情況進行評估:是為達到要求而增加投入,還是承擔不符合要求而造成的成本;是尋求短期成本降低,還是承擔產品生命周期后期頻繁出現問題的后果。
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PMIS)
見 4.3.2.2 節。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可包括電子表單、模擬軟件以及統計分析工具,可用來輔助成本估算。這些工具能簡化某些成本估算技術的使用,使人們能快速考慮多種成本估算方案。
決策
適用于估算成本過程的決策技術包括(但不限于)投票。如 5.2.2.4 節所述,投票是為達成某種期望結果,而對多個未來行動方案進行評估的過程。這些技術可以調動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