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方雄則以土地的稀缺性理由,否認了房地產泡沫的說法。
龔方雄指出,股票市場方面,過去9年,巴西股市漲了7倍,俄羅斯股市漲了6倍,印度股市漲了4到5倍,然而中國A股只漲了10%,股市肯定沒有泡沫。
然而,中國僅有一類資產的升幅跟中國GDP的漲幅,以及巴西股市的漲幅相當,即是房地產市場。龔方雄指出,過去9年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18世紀工業革命的歐洲只有約1億人口,20世紀初期是1億人口左右的美國,20世紀末期,工業化發生在1億人口的日本;然而現在,是13億人的中國和12億人的印度同時在工業化,加上新興市場,全球掀起了30億人的工業化運動。
在巴西、俄羅斯方面,新興市場的工業化反應在股市的資源類上市企業,因此相關股市升幅驚人;然而在中國,則是反應在房地產市場,這與中國可耕地處于全球排名倒數第二的土地稀缺性有密切關系(第一名則是可耕地同樣稀缺,而房價居高不下的日本)。
龔方雄指出,中國960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雖然比美國的930平方公里大,但是可耕地僅占國土面積的40%,人口卻是美國的4倍。一旦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可耕地流失的速度就會加快,例如上海的浦東,原先是一片農田,現在沒有了可耕地;深圳原本也是四周環繞農田的漁村,現在變成巨型都市。
“中國缺鐵礦砂、缺油,沒關系,我們用錢買,但土地是不可貿易的資源。”龔方雄認為,中國將進入一個不可逆的農地消失過程,地價上升未來仍會是趨勢。
盡管包括張欣在內的許多房地產專家、業內人士都認為,以中國目前的人均GDP收入,對比飛漲的房價很不合理,龔方雄卻反駁,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GDP都是中國的三分之一,但首都孟買的房價卻比上海還貴,足見兩者間存在其他的邏輯關系,人均收入不高不代表房價不可以高。
清華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白重恩則從住房政策的角度,提出較多建言,希望能夠平抑房產價格。白重恩建議,政府應該征收財產稅、房地產稅,也就是以房價作為稅基,征收一定比例賦稅,能夠有效降低房地產的轉手、買賣交易量。
同時白重恩建議,對房產征收重稅的同時,應該對公租房、商品房進行補貼,在抑制房價的同時,提高中產階級的購屋能力,會是較為有效的住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