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央視經濟半小時的一段按語,“預測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其難度之大,恐怕堪稱經濟界的哥德巴赫猜想。這當中的難度來自于中國社會處于城市化的過渡期,中國經濟又處于財富再分配的轉型期,這就決定了房子對老百姓而言,既是生活必需的消費品,又是寄予了無限厚望的投資品。”多重身份的房地產在復雜的環境中,會有著怎樣的前途和命運?本版今起陸續編發相關人士的看法,見仁見智,僅供參考,歡迎回應。
綜合媒體報道,前幾天,位于北京朝陽區的兩幢樓,開盤時突然坐地漲價,每平方米比約定的價格高了4千元,引發上千購房者抗議,最后以平均上漲兩千成交;南京多家開盤亮相的新房全城遭“搶”,某樓盤認購率甚至超過96%。
非理性的追漲行為非常危險
馬光遠(經濟學博士、著名財經評論員):現在北京房價非常簡單,非常好判斷,一環一環地數就行了,每一環加一萬,三環的五萬,四環現在快四萬了,五環的馬上三萬,六環的兩萬。以前開發商還會雇人排隊、站隊,今年已沒有人敢說有托存在了。
我不知道在房價瘋狂的背后到底是真實的瘋狂,還是泡沫的瘋狂。但這反映了一個非常可怕的情況,這一段時間,房價進入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階段,誰也不知道房價的高點在哪。而且很多人是真的想買房住,投資的少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在這種越調越漲的情緒下,每個人都沉不住氣了,包括開發商在內都承認瘋狂。
政府遏制房價的成效尚未體現
顧云昌(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中央政府一直強調要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目前看來成效比較小,也可能是政策效應的問題,也可能是供求關系比較嚴重的情況。特別在大城市,泡沫吹大的趨勢還在繼續當中,這應該引起高度關注。泡沫無非是兩種結果,一種是破滅,破滅以后房價下跌,另外一種結局就是如果房價能夠穩定下來,而我們的收入在不斷地增加,可以用時間換空間,等于是吸收了泡沫。我覺得這兩種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我想我們努力的方向,應該是第二種可能性。
供需失衡導致房價難以下降
馮科(北京大學經濟所房地產金融中心主任):房價為什么降不下來?主要是供給和需求的結構失衡,2009年,主要是因為需求恢復太快,供給跟不上,這個時候的土地供應又沒有喘息的時間,所以造成2010年的持續上漲。如果房價漲得太高,對中國經濟會有負面的影響,因為它是收縮性的,如果大家都把大部分的錢,投入去購房的話,對其他的商品和服務的消費就會減少。這樣的話,中國經濟又很有可能會陷入到一個發展陷阱當中,泡沫帶來的危害在于此。
房產政策信號一定要清晰
張鴻(著名經濟評論員):政策的信號一定要清晰。這一輪一直在說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但一些老百姓誤解了政策的初衷,應該給老百姓一個進一步的解釋,就是并不是想讓房價下跌,而是要它穩步地增長。即使是遏制過快增長,也要清楚什么是過快,到多大的比例就是過快了,是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的增長,還是很多研究機構公布的20%甚至更高的增長?
(據4月12日cctv2 《今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