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橘子銷售旺季。12月13日,張先生周末回金華時,在臺州客運南站旁的水果攤販處,購買了30多斤蜜橘。回到家,家人覺得分量不對,就找來秤一試,竟然少了近10斤。張先生說,當時他忙著趕車,帶的行李也多,所以也沒在意,吃了不良商販的虧。張先生希望記者能給大家提個醒,在車站附近購買水果時,一定要睜大眼睛,不要讓不良商販鉆了空子。
昨天上午,記者前往臺州客運南站進行暗訪,在車站附近的自行車道上,幾個水果攤販正在向路人推銷籃子里的蜜橘。記者裝作打探價格,攤主們紛紛夸贊起橘子的味道有多么甜,幾番討價還價,記者買了兩斤多橘子。
隨后,記者到馬路對面的一家便利店里,用臺秤對蜜橘進行稱重,竟然比商販報出的分量少了6兩。記者隨即返回攤販的攤位旁,未等記者開口,攤販便滿臉不悅地抓起兩個橘子遞給記者,并一再向記者強調,是按照進價賣給記者的。“如果秤上不改一改,能賺到錢嗎?”這名販子竟然這樣說。
鄧師傅是個黃包車夫,在客運南站拉客已經有三四年,他告訴記者,在車站附近經常能夠看到水果商販和客人起爭執的場景,這些商販把三輪車停在附近的巷子里,挎個籃子出來銷售,主要是為了方便和城管“打游擊”。在這里買水果的人,大多是等車的乘客,攤販們會乘機在分量上做些手腳,等客人發覺上當受騙,已經身在車上或者外地了,所以,回來找麻煩的人很少。偶爾有客人來質問,大多是爭執幾句,賠點橘子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