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時期,電力成了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市民也曾經為頻繁拉閘限電叫苦。如今,隨著臺州電網“雙五百”工程提前投運,這樣的日子將成為過去。
臺州電網成為“巨能鈣”
上月15日11時22分,玉環縣龍溪聞濤變電所一組電閘合上后,110千伏聞濤變投運了。與此同時,一個強壯的臺州主電網時代宣告來臨。
從當天起,臺州110千伏及以上電網,即主電網新投產總變電容量達到501萬千伏安,加上之前的500千伏回浦變220千伏送出至懸渚變雙回線路和至臺州電廠輸電線路投運,臺州電網已建成投運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532公里。至此,臺州電網電力主網一下子增容了40%,新建電網線路也增加20%以上,并提前完成去年初定下的“雙五百”工程。
“它意味著臺州一直緊張的用電情況將徹底改善,市民將基本告別拉閘斷電的窘境。”臺州市電業局局長朱維政指著主電網建設圖,一臉笑容告訴記者。
前幾年,尤其是夏天,臺州許多企業和居民飽受電網“卡脖子”之苦。由于拉閘限電、“停三開四”情況屢見不鮮,許多企業和家庭的電氣化設備成了擺設。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市用電量增速大大放緩。此時,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投入17億多元推出了電網建設“雙五百”工程。“這是臺州電力建設史上的里程碑。”朱維政用了“很難再突破”來描述2009年的臺州電力建設。除了主網增容40%,500千伏變電所的“兩建一擴”,也使臺州一下子進入全省“四強”,成為繼杭州、寧波、紹興之后擁有4座及以上500千伏變電所的地區。
“5+2”全力奮戰電網建設
2009年5月31日,500千伏大麥嶼輸變電工程順利投運;10月21日,500千伏柏樹輸變電工程投運;11月24日,500千伏回浦變擴建工程投運。同時,13個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32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先后完工;上月15日,110千伏聞濤變最后完工,“雙五百”戰役畫上圓滿的句號。
這樣的工程建設和進展速度,連業內人士也驚嘆。根據臺州電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底,臺州電網僅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所80座,變電總容量1213萬千伏安,線路總長度2823.72公里,其中500千伏變電所2座,220千伏變電所16座,110千伏變電所62座。
通過“雙五百”工程建設,截至2009年11月底,臺州電網就擁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所89座,變電總容量1705.8萬千伏安,線路總長度3252.63公里,其中500千伏變電所4座,220千伏變電所17座,110千伏變電所68座。
朱維政坦言,要在一年之內完成這樣的任務,不容易!
為了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市政府專門出臺考核辦法,將電網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中,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優化電網建設的外部環境。施工人員全力以赴,幾乎放棄了一年的全部節假日。
作為全市第一座GIS設備的500千伏變電站,麥嶼變無論是一次還是二次系統都集成了當前電力行業的最新技術。臺州宏達電力建設有限公司負責110千伏線路的全部工程。110千伏安洲——船山線施工正值冬季,工程施工人員早出晚歸,午飯就在山上吃,飯菜從山下擔到山上,都成了冰渣子。110千伏沿赤——懸渚線路長38.28公里施工期正當盛夏,施工人員凌晨4點出門,晚上天黑才回來,爬到鐵塔上作業時間稍長一些,大家腳上穿的絕緣鞋底就粘在了鐵塔上。
基建處每位員工都分管七八個工地,每天奔走于分布各縣(市、區)的工地間,沒有休息天和節假日。大家笑稱這是“5+2”工作制,習慣了。
“血脈”支撐臺州新崛起
2009年1至11月,我市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了7.94%,排全省第三。臺州電網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家住溫嶺澤國城區的孫女士告訴記者,幾年前,每到夏天的用電高峰期,一個晚上拉閘四五回是常事,而去年盛夏整個用電高峰期,供電很正常,連溫嶺、玉環及椒江主城區等往年缺電嚴重區域,也幾乎不拉電。
如果說,電網是臺州流動的血脈,那4座500千伏變電所就像一顆顆鑲嵌在沿海產業帶的心臟。
在臨海,500千伏回浦變服務臨海、三門等西部區域;在路橋金清,500千伏柏樹變服務椒江、路橋及溫嶺三地的東部區域;在玉環陳嶼,500千伏麥嶼變能滿足玉環本島的用電需求;在溫嶺大溪,500千伏塘嶺變解決當地缺電“老大難”問題……
“雙五百”工程,不僅讓美麗城市電力十足,也成了經濟發展先行官。電網如同一股股新鮮的血液,支撐著臺州的新崛起。
“構筑強壯電網,為大力實施市委提出的‘四大戰略’提供堅強保障。”朱維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