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1972年出生于溫嶺大溪,初中未畢業即輟學經商,自此與鞋業結下不解之緣。
人生信條:勝不驕,敗不餒,開拓進取,永遠向前。
企業愿景:打造百年品牌,經營百年企業。
浙江好兄弟鞋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銷售運動鞋、皮鞋為主的大型跨國投資企業。在溫嶺眾多鞋類企業中,好兄弟走出了一條闖出中國、走向世界的成功之路,先后在埃及和俄羅斯創辦了子公司,溫嶺的總公司與國外的子公司在生產上分工合作,良性互動,實現了中國鞋“走”世界的夢想。
李傳法16歲時,與姐姐一起在溫嶺辦鞋廠,到21歲時轉辦物流公司和賣鞋生意。2001年,眼界大開的李傳法在埃及辦起了鞋廠——中國兄弟鞋業(埃及)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好兄弟”漸入佳境,靠獨特的經營模式與技術創新等,成為溫嶺鞋業發展的一個成功樣板。
記者(以下簡稱記):好兄弟是溫嶺鞋業的一個成功典范,據說你們企業與溫嶺其他鞋類企業經營模式有很大不同。這種不同體現在哪里?
李傳法(以下簡稱李):這要從為什么在國外開公司講起。在埃及開公司以前,有幾年我不做鞋子,專賣鞋子到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埃及等地。在國外做生意久了,我慢慢發現外國人不歡迎我們,也不歡迎我們國內生產的鞋子,原因是我們侵占了他們的市場,政府、稅務三天兩頭來查。我想這樣的生意做下去沒意思,要做就做受人尊敬的生意,于是我想到了在國外設廠。
2001年,我在埃及投資2000多萬元人民幣辦工廠,那里人口多、交通方便、開放政策也允許,又招收了大批當地工人,對解決就業問題有很大幫助,當地政府很歡迎。此后,我們的鞋子就在埃及加工,原材料和半成品由國內其他廠家提供。隨著埃及公司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2004年我們在溫嶺建起了自己的原材料公司,鞋面、鞋幫這些半成品在溫嶺生產,然后把這些半成品拿到埃及加工成成品,就地銷售。這樣一來,我們國內的鞋子就變成了埃及產的,當地人也不再排斥我們的鞋子,埃及公司迅猛發展,市場份額在當地占到一半以上。國內取材、國外加工,同時總部和研發也在國內,這就是我們的經營模式,也是我們企業與溫嶺其他鞋類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
記:可以這樣說,這種經營模式是你們公司快速發展的主導因素?
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這樣的。在埃及公司成功經營的鼓勵下,2007年底,我們又在俄羅斯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俄羅斯兄弟鞋業有限公司,成功打入俄羅斯鞋類市場,靠的也是這種經營模式。
為什么這么說呢?眾所周知,俄羅斯的“灰色清關”一直存在,進口關稅高,外國鞋子很難“走”進去。依靠這種經營模式,我們的鞋子就成了俄羅斯當地產的,能順利進入當地市場。當然,在依靠這種經營模式的同時,我們還致力于技術創新。經營模式可以被人復制,但是技術創新的成果是無法復制的,這是一家企業持續發展之本。
記:說起研發,鞋類的技術創新體現在哪里?你們企業的技術創新力量來自哪里?產品銷往何處?
李:鞋類的技術創新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環保,很多鞋子大底(鞋底)是用傳統橡膠做的,這種鞋子穿壞后,橡膠底過個十年八年可能都不會腐爛,焚燒后會產生有害氣體。我們一部分出口美國的鞋子大底采用了環保技術,在原料中加入30%麥稈,鞋底的質量不受影響,鞋子穿壞后鞋底很容易溶解分化。此外,我們還采用了無毒膠水,就是用水做成的膠水。目前,我們在自主創新的同時,還與廣州的一家大型鞋企進行技術合作,環保鞋底大多在廣州生產。環保鞋子基本上出口美國。
記:你們是什么時候進入美國市場的?為什么會開拓這塊市場?
李:真正進入美國市場是在2007年。據我所知,中國最大的鞋類制造基地在廣東。2004年我去廣東考察時,突然發現當地很多大鞋廠停產了,原因是它們基本是政策寬松時進來的臺資,后來投資者年齡增大、后繼無人。這些企業原本是供應美國市場的,供應商倒了,美國人總要穿鞋,所以我覺得我的機會來了!
2006年底,我們開始與沃爾瑪談判,2007年我們試供應沃爾瑪產品整整一年,他們還是不肯下大筆訂單。我們沒灰心,終于在2008年10月,沃爾瑪給我們下了一年的訂單。現在我們的鞋子在美國賣得很好,今年的訂單都排滿了。我想,成功贏得美國市場是我們善于發現商機、抓住發展機遇的良好回饋。
記:你的話中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金融危機似乎對你們沒什么影響,是這樣嗎?
李:是的。金融危機雖然無法掌控,但企業可以提前準備;金融危機雖然可怕,但是危中有機。2006年,我們就開始提高抗風險能力,開辟了多元化的銷售渠道,成功打入俄羅斯和美國市場。我們出口到美國的鞋子基本上屬于中檔鞋,金融危機到來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從穿高檔鞋轉到穿中低檔鞋子,這就為我們贏得了更大的市場。目前美國沃爾瑪的銷售形勢不錯,我們的鞋子銷量也很好。俄羅斯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鞋子進口數量銳減,這樣我們在俄羅斯的競爭力更強,去年我們在俄銷售額為1000萬美元,預計今年不少于3500萬美元。總體來看,預計今年全部出口比去年增長200%。
記:作為溫嶺一家成功的企業,你對溫嶺鞋業發展有什么看法?
李:以前在溫嶺辦鞋廠靠的是運氣,現在不同了。如果講便宜,國內河南等地的鞋子便宜的多的是,所以不能再以便宜論英雄,要比產品的檔次,要善于選擇、把握市場,這樣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下去。其次,在溫嶺做鞋子,必須在產業分工上更加細化、分化,以前光做皮鞋就能闖市場,現在要適應市場需求,深入調整產品品種,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