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3月26日訊 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753億元,去年底突破1500億元,達到1519億元;
財政總收入去年突破200億元,達到219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2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4倍和2.5倍;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06年按500萬元以上統計1385億元,去年按2000萬元以上統計2999.6億元,超額翻番……
歲月如歌,數字為證。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湖州綜合實力顯著增強。GDP、財政收入、規上工業總產值、服務業增加值、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對外貿易、城鄉居民儲蓄存款8個指標均實現了五年翻一番。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統籌推進社會發展、保障民生的基礎。五年來,湖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4%,人均超過5.8萬元。“工業強市”戰略一以貫之,初步形成以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和金屬管道與不銹鋼、特色紡織、竹木地板三大特色優勢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支撐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服務業一直是湖州的“短板”。五年來,湖州市培育發展休閑旅游業、現代物流業、文化創意產業等,加快服務業發展。去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78億余元,比2006年的259億元增長2.23倍,增速連續3年居全省第一,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59萬余人。
固定資產投資事關發展后勁和未來競爭力。去年,湖州市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入突破800億元,是2006年的2.2倍,一大批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成。同時,湖州市對外貿易蓬勃發展,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86.6億美元,其中出口73.6億美元,分別是2006年的2.9倍和2.8倍。
經濟實力的顯著增長,促進了城鄉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有力刺激了消費。去年,湖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600億元,是2006年的2.2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5381元,城鄉居民的“錢袋子”更鼓,儲蓄存款5年實現超額翻番。據統計,去年底,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954億元,是2006年末的2.4倍。
聲音國家統計局湖州調查隊隊長、高級統計師杜方林認為,過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上下砥礪奮進,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等國內外不利因素影響,湖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績,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大幅增長,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經濟活力和外向度明顯提升。這些成果集中體現了黨委、政府強有力的工作力度、強有力的工作措施和科學發展理念在湖州的實踐。作為一名統計工作者和市民,杜方林由衷地感到,五年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更為改善,尤其是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和新農村、美麗鄉村的建設,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