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種植山椏皮的好時節。昨日一大早,天剛蒙蒙亮,遂昌縣應村鄉雙里村村民鄭永林隨便扒了幾口飯,便扛著鋤頭來到新整理的2畝荒山,忙著扦插種植山椏皮。
和鄭永林一樣,利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的荒灘空地種植山椏皮,如今已經成了越來越多雙里村村民的致富新選擇。對于山椏皮,雙里村民并不陌生。村民羅石玄金告訴記者,山椏皮全身都是寶,皮是高級造紙原料,枝用來做插花,花還能入藥。
“然而,過去由于產量低,沒有打開銷路,村里的山椏皮賣不出好價錢。”羅石玄金說,2007年,山椏皮的花,每千克28元都沒人要,這直接打擊了他種植山椏皮的積極性。
2008年,雙里村成為了麗水日報社的聯系村。針對雙里村山多地少、產業結構單一等特點,麗水日報社和應村鄉政府一起出謀劃策,在綜合比較各種適宜種植的經濟作物后,幫助村里制定了規?;a業化發展山椏皮的致富路。
“山椏皮也能成為‘搖錢樹’?”面對村民們的疑慮,麗水日報社、應村鄉政府和村兩委迅速行動起來,為村民分析山椏皮的致富效應,介紹進軍市場的計劃,鼓勵村民開發荒山,利用各種閑散、零星地塊種植山椏皮,同時還提供科技指導等多方面的優質服務。通過一次次統一思想,“擴面”行動終于開始了。在鄉政府、麗水日報社的幫助和指導下,雙里村民還組建了桃溪源山椏皮專業合作社,專門從事山椏皮種植、收購、銷售,抱團發展。
“真是做夢也沒想到,這幾年來,山椏皮的價格居然漲得這么快!”羅石玄金說,2011年,山椏皮的花賣到每千克50元,散種在山林上的7畝山椏皮,光花就賣了2.5萬元。
山椏皮價格的暴漲,點燃了村民種植的熱情。“2008年至今,全村300多戶村民,就在荒山上新種山椏皮2000多畝,占全村林地面積的近30%。”桃溪源山椏皮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潘惠俊說。
隨著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雙里山椏皮總產值連年攀升。潘惠俊告訴記者,2011年,山椏皮畝產高達1.5萬元,雙里村山椏皮的產值已達210萬元。
來源:麗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