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市工業轉型升級結出豐碩成果,這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利潤總額增速兩項全省第一”最為光鮮。1月13日,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是我市貫徹“轉型升級干在實處、科學發展走在前列”的要求,狠抓工業轉型升級取得的新成效。
淘汰落后產能迫在眉睫。為此,我市成立了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市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了年度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并把任務分解到縣(市、區)、落實到具體企業及生產線。如水泥行業,全市列入國家和省里淘汰落后產能計劃任務的落后水泥磨機25臺,而實際淘汰了32臺,提前淘汰7臺,超額完成國家和省里下達的任務。
同時,我市完善重點工業投資項目推進協調機制,形成支持工業大項目建設的政策合力。去年1月至11月,市區共有112個工業項目通過市決策咨詢,112個項目計劃固定資產總投資123.7億元。市領導掛鉤聯系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幫助企業協調發展中重大事項、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落實重大項目扶持政策,對首期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以上的產業重大項目,實行一事一議優惠政策。在各種措施的強力推進下,技術改造“雙千工程”進展順利,有18個項目列入省級重點,計劃總投資38.32億元,當年計劃投資15.41億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資11.11億元;列入市重點項目90個,計劃總投資148.58億元,當年計劃投資63.23億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資49.31億元。
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特優產業投資比重進一步提高,傳統產業得到提升。去年,我市安排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183個重點工業投資項目中,屬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特種紙等我市主導、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的投資項目達156個,占全部重點工業項目投資額的84.8%,同比提高了8個百分點。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做強做大,“開山股份”成功上市。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產業集群融合應用。初步形成了印制電路板、大功率LED、太陽能電池三大特色產業,一批具有一定優勢的“領頭羊”已成為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的支柱企業,示范帶動和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區域工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日臻完善,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以國家氟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衢州學院、浙江中天氟硅、浙江萬向硅峰、浙江中寧硅業為核心層,組建了浙江衢州氟硅技術研究院,通過與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和長春應化所、浙大等高校院所緊密合作,進行專項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整合集聚科技創新資源,為我市及周邊地區提供科技服務。一年來,全市組織申報省重點技術創新專項項目28項,列入省級A類計劃9項、B類計劃4項;申報省高新技術產品項目21項,列入省級計劃8項;申報省級優秀工業新產品、新技術12項,獲省級工業新產品、新技術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申報2011年浙江省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項目8項,被認定為省內首臺(套)3項;申報電子信息項目8項,列入省級A類計劃3項、B類計劃5項;推薦上報第十三屆國家專利參評項目1項。截至目前,全市已備案省級工業新產品共54個。
在新的一年里,我市按照“著眼長遠、規劃10年、啟動3年、確保當年”的目標要求,繼續統籌謀劃市區工業發展空間,控制連片宜發展工業區域,推進工業招商引資,發揮財政資金對工業企業發展的“四兩撥千斤”作用,合力打造“工業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