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商品市場:提升誠信品質
自2011年8月起,在商品市場中深入開展誠信市場創建活動在臺州全市推開。活動旨在進一步推進全市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不斷提高市場主體的誠信意識和自律能力,提升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建設和管理水平。
當地政府部門將運用市場信用分類監管軟件,對已進行市場名稱登記的各類市場實行信用分類評價,實現市場信用分類的全覆蓋。于此同時,還將繼續開展市場經營戶信用分類評價工作,進一步擴大經營戶信用分類的覆蓋面。當年超億元的市場、農貿市場改造提升試點市場被要求建立經營戶信用檔案,設立相應的評價指標和獎懲機制,并將經營戶信用評價結果在市場內定期公示。
記者獲悉,臺州市此前即采用信用等級評定為手段,提高市場及其經營戶的誠信意識。2010年下半年,全市商品市場全面使用商品市場信用分類監管軟件。通過對全市488個各類商品交易市場進行信用指標采集,政府部門實施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到2010年底,信用等級為A級的市場達174家,占36.07%;B級市場264家,占54.10%;C級市場48家,占9.83%。
去年,在完成信用分類軟件數據采集工作的基礎上,臺州市同樣在全市商品市場中組織開展了一次創建“誠信市場”的活動,認定了臺州國際家居陶瓷城、路橋中國日用品商城、臨海恒大國際家居建材城、溫嶺市購物中心和玉環現代家具城為臺州市誠信市場。
據悉,誠信市場的創建有著嚴格的示范標準。達標市場需具備組織管理健全、硬件設施配套完備、市場開辦者管理到位、場內經營者行為規范、信用建設管理有序、消費維權措施有力等多項條件。
上述諸多條件均有細化的規定,如不經營國家禁止銷售的商品,不經營假冒偽劣和“三無”商品,不對商品質量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欺騙消費者;對不合格商品主動下架退市,依法退款或賠償;不強買強賣、短斤少兩、欺行霸市。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建立消費者投訴先行賠償基金,實行先行賠償制度……條條框框的限制,無疑對違法失信的經營行為進行了全面的約束。
另據了解,臺州市相關部門還將充分利用多年來積累的信用資源,加強對入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貸、擔保、結匯、保險等金融服務,以推動市場交易環節與金融業結合,增強臺州市場的資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