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24日訊 近日,筆者走訪常山縣苦獅、常芳、鉗何等村公路時,只見公路兩旁的雜草、堆積物不見了,路面也比以前清爽多了。正在苦獅線上作業的農民養路工老史對筆者說,他以前在家經營著幾畝責任田,農閑了沒事干,不是打牌就是搓麻將,自從2006年承包管養苦獅線后,有空就在管養的路上轉,看到路上有垃圾、沙子就及時清掃,看到路肩開始長雜草了,就立即著手除草,遇到季節性管養人手不夠時,就臨時請幾名幫工,始終保持著管養路段的清潔、暢通。他有了一份公路上的工作后,家庭也有了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
農村公路管養的負責人老舒相告,常山縣在沒搞農村公路“三級聯創”以前,公路管養人員責任不強,有些道路路肩長期無人修理,雜草無人清除,排水不暢,一場大雨下來,路面路基損壞嚴重,影響公路使用壽命。為破解農村公路管養難題,2005年常山縣出臺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全縣八百多公里農村公路開始實行由鄉鎮出辦法、交通部門指導、政府統一管理的“三級聯創”農村公路管養模式。首先由鄉鎮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養護模式,對里程短的線路由所在村保潔員兼職養護;對里程相對較長的線路由村老黨員養護;集鎮道路由鄉鎮進行公開招投標選擇養護人員,由村委會專門指定人員在某些時段集中進行養護。然后是交通部門加強督促指導,定期召開農村養護工的培訓,定期召開鄉鎮交通專管員的農村公路工作會議。
最后,在養護資金管理撥付上由政府統一管理,縣政府組織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評小組形成月月檢查、季季考核、每季通報的工作機制,縣財政根據考核情況計算的養護資金直接劃撥各鄉鎮專用賬戶,縣政府依據檢查情況,年終結合各鄉鎮給予獎勤罰懶,并對下個年度的農村養護資金安排給予調整,從而保證農村公路專項資金的落實。常山實行農村公路“三級聯創”模式,不僅盤活了農村公路管養這盤棋,同時也帶動了一方經濟,促進了新農村建設。(通訊員 王慶芳 劉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