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6日訊 開欄話:9月28日上午,省“走轉改”活動督導組組長、省記協副主席應金泉一行,在市記協專職副主席于杏生的陪同下,來到衢州日報編輯中心的新聞觀察點——位于柯城區溝溪鄉洞頭畈的衢州市玖玖農業發展公司考察,并欣然將“衢州日報編輯中心新聞觀察點”的牌子授予該公司總經理鄭志輝。
為了隨時掌握玖玖農業發展公司園區的發展變化,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服務、引導功能,助力園區轉型升級,暢通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園區快速健康發展,本報編輯中心的編輯們今后將不定期地輪流分批進駐園區,關注園區變化,親歷園區建設,見證園區成長,對該公司(園區)可能遇到的困難及時給予新聞幫扶。
讓低產橘園變花果園10月20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位于柯城區溝溪鄉洞頭畈的衢州市玖玖農業發展公司,昔日雜草叢生的低產橘園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挖機轟鳴,人頭攢動;松土的、豎柱的、挖土的、砌坎的,一片忙碌景象;30多個閃著銀光的鋼架大棚在陽光下蔚為壯觀;大棚里葡萄、提子枝蔓已爬上水泥桿架;不遠處的小山坡上,10多名女工正在為紅心獼猴桃樹修剪枝丫……
該公司總經理鄭志輝,今年41歲,是柯城區華墅鄉務龍底村人。高中畢業后,他在一家國有企業一待就是10年。企業改制后,他又用10年時間在衢城開了3家餐飲店。去年,在溝溪鄉招商引資政策的吸引下,有了一點積蓄的他和合伙人一起來到洞頭畈考察,看到這里的環境非常適合搞現代農業,決定在此創一番事業。公司成立不久,他就馬上請來省農科院農業區劃研究所的專家,專門為自己的園區編制了《玖玖農業科技園總體規劃》:在這里建400多畝葡萄園、200多畝奇果園、100多畝櫻桃園,還有悅農園等,使它成為集生產、休閑、觀光和科技示范為一體的現代生態園區。“我這人做事特別認真,要么不做,要做就要高起點、高標準做好。”鄭志輝帶我們邊走邊看。
有誰曾想,在去年這個時候,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半棄半荒的低產橘園。不到一年時間,這里已是溝渠縱橫、水管密布,成片的葡萄已有半人多高,地上安裝了滴灌,葡萄樹長得枝繁葉茂,枝蔓已經開始上架。可以說,昔日的低產橘園即將變成衢州市民休閑、采摘的“花果園”。鄭志輝相告,這連片的500畝葡萄園到明年可以掛果了,有巨玫瑰、醉金香、香玉等十幾個品種。
當天上午,豎在草莓地里的25排鋼管令人眼睛一亮,這6名搭架師傅都是從嘉善請來的,“他們都是按工廠化的標準來搭建的,橫成行、縱成列,全部用水平尺量了又量,最后才用混凝土澆筑底座。”鄭志輝說,在草莓大棚里,這些滴灌水管都是按每隔一行草莓安裝一根來設置的,要用時只需控制好放水量,就可為棚內草莓澆水,這樣既節約用水,又能均勻澆灌。“估計這批草莓在春節前就可上市。”鄭志輝說。
讓城里人來此看風景“接下去,我還要修建一座高標準的農家樂,專門為到此游玩的人提供吃飯、休閑的去處。到時候來這里不僅可以賞景,還可以打乒乓球、打羽毛球、釣魚,下一步準備沿園區道路建設賽道,提供駕車或騎行等活動。”鄭志輝相告,農家樂的房子這幾天有關部門正在審批,不日就可動建。
沿路走在幾處空閑田邊地角,記者見到一片片嫩綠的秧苗正茁壯成長,一問,原來是剛播下的油菜秧。“我總共播下1000多斤菜籽種,到明年四五月份,這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開,肯定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到時候衢州城里人只要開車20公里,就可以在洞頭畈賞油菜花拍照留念了,根本就不用舍近求遠跑到安徽婺源去。”鄭志輝說,今年溝溪鄉已被列入城郊型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他本著“見縫插針、到邊到角、連壟連片”的要求,種植成片、成帶的油菜花景觀帶,打算明年油菜花開時節舉行大型的觀賞節,吸引更多的人來這里休閑、觀光、采摘。
在園區,鄭志輝不但種下500畝葡萄,還種下200畝紅心獼猴桃,明年還計劃種櫻桃、李子、桃子等水果樹。
記者采訪后發現,作為一家新崛起的現代農業發展公司,這里的運作機制不僅引入了工廠化的生產和管理模式,推廣運用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理念,還特別注重科技支撐作用。如今走進玖玖農業發展公司,讓人覺得“新型農莊”的雛形正在洞頭畈顯現。
讓農民在家門口賺錢“在這里做很好,我們夫妻兩人一個月可拿到3800元工資,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正在草莓地勞動的洞頭村村民翁廣州如此告訴記者。
跟翁廣州一樣,該鄉高塘村的張土長、張華樹也是玖玖公司的員工。張土長相告:“我們村前無灘、后無山,資源有限,我一年到頭就守著人均半畝橘園地過日子。像我這種60多歲的人,到外面打工沒人要,路太遠也不現實,我在這里做工還是蠻輕松的,這不,公司還讓我當農業班的班長呢!”正在一邊給草莓苗松土的張華樹也接過話茬對記者說,他每天騎電瓶車來這里上班,路上只要15分鐘,一天三餐可以在家里吃,70元一天的工資比到城里打工合算。
“現在,每天有40多個男女勞力在我的園區里上班,我一個月僅發放員工工資就要六七萬元以上。”鄭志輝說,由于洞頭畈原本的肥力差,又怕旱,要到好幾里路外去引水灌溉,所以一遇見天下雨,馬上組織人員施有機肥。等到果樹、蔬菜全部進入投產期,還需要更多的農民兄弟到這里干活。“不過,我也需要有技術、肯吃苦的有志青年來這里施展才華,同時更需要上級農技部門的專家給予我技術上的輔導。”
“我的目標是,以發展精品農業為方向,以打造‘精品菜(果)園’為主題,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加強特色蔬菜、水果關鍵技術的集成、轉化和示范;充分發揮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功能,發展集休閑度假、觀光體驗于一體的旅游農業,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動更多的農民富裕起來。”鄭志輝充滿信心地說。
(記者張美昌 通訊員周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