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衛生部正式發布《食用鹽碘含量》新標準,從2012年3月15日起,食鹽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計)為20mg/kg~30mg/kg,這跟老標準規定的60mg/kg的最高強化量相比,有大幅降低。
此外,新標準還規定食用鹽碘含量的允許波動范圍為規定的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30%。各省衛生部門可以在規定的范圍內,根據當地人群實際碘營養水平,選擇適合本地情況的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
那么,臺州市民食用鹽的碘含量目前處于哪個水平,執行新標準后又將如何調整?
市民:大多食用加碘鹽
昨天,記者走訪了我市的耀達超市、歐尚超市,發現市場上賣的食鹽品種很多,90%都屬于加碘鹽,主要添加物是碘酸鉀,少量的無碘鹽上也特別標注了“適合甲亢者和碘過敏者,建議食用加碘鹽”。
“我多年以來都是買雪濤牌的加碘鹽,習慣了。每次來超市就直接拿,也沒想過換其他的,反正食用鹽味道都一樣。”市民王嬌英說。
“我家里都吃加碘鹽,補充一些碘總沒錯的。”市民小陳說。
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多位市民,發現他們都習慣購買加碘食鹽,只有一兩個市民表示圖新鮮買過無碘鹽,但是也僅限于一兩包。
鹽務局:食鹽碘含量已接近新標
統計數據顯示,我市日常食用一公斤以下的小包裝加碘鹽的銷售量每年在2.5萬噸左右,50公斤大包裝的腌制鹽銷售量在5萬噸左右,此類鹽是沒有經過加碘的,一般用于企業腌制和加工食品。
市鹽務管理局行業處處長張富昌說:“我市95%以上的碘鹽都是由臺州市鹽業配送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目前該公司生產的食鹽碘含量都在30mg/kg左右。”新標準中要求食鹽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計)為20mg/kg~30mg/kg,我市現有的食鹽碘含量已接近新標準。
專家:缺碘和碘過量都不好
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副主任醫師賴江告訴記者,臺州原來是一個缺碘的地區,上世紀80年代的調查顯示,臺州有幾個鄉鎮的群眾缺碘比較嚴重,這些鄉鎮主要分布在靠近山區的地方。自從90年代開始食用加碘鹽后,我市市民基本就不缺碘了,學生尿檢的碘含量都是大于100微克/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
據了解,如果碘攝入不足就會影響生長發育,引起智力落后,對神經系統也有損傷。嚴重的缺碘會對體格發育造成障礙,即呆小聾傻啞等,更為常見的就是地方性甲狀腺腫,即大脖子病。但是過量地攝入碘也可能誘發甲亢等甲狀腺疾病。
賴江說:“新標準的出臺讓食鹽碘含量可以因地制宜,拿我們臺州來說,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趨于多樣化,碘攝入的途徑也增加了,跟一些西部地區比標準肯定低一點。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不食用加碘鹽,市民購買時還是要選擇加碘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