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三男生小劉每天一回宿舍就和室友“分享”他一天的戀愛成果。“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上大學找30個對象,現在還差好幾個呢!”對此,室友們也拿他沒轍。
像小艾和小劉這樣真假愛情分不清楚的大有人在,一旦從這種徒有虛名的愛情中走不出來,真正痛苦的還是自己。
切忌成為“物質戀愛”
在大學中談一場甜蜜幸福的戀愛相信是許多大學生所憧憬的。仔細看來,是不是降低物質成本、提高精神成本的愛情來得更加真實一些呢?
想想,90后大學生現在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辛苦掙來的,但是許多大學生卻把這些錢投入到戀愛消費中,換回的還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愛情。
小于和遙遙相戀一年半了,他倆屬于是異地戀。但他們約定一個月見一次面,每天打電話也不會超過十五分鐘,大多數時候兩個人都是發短信。他倆在一起吃飯也是AA制,偶爾倆人會互送小禮物,但每次都會花不多的錢還要讓對方高興。小于說:“我倆都不在乎對方送什么,只要心意到了就好。”而遙遙說:“不一定要送多貴的禮物才能證明這個人有多愛你。”
時下,90后大學生們談戀愛雖然有父母的支持,但是首要任務還是學習,好好為將來打算,。所以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愛情消費觀,如果一味的大方買單,不僅大大增加了父母的經濟負擔,還有可能在物質愛情中迷失自己,影響到人生觀、價值觀。戀愛中的90后大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做到愛情學習兩不誤,才是理性的消費觀和愛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