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8月12日訊 “我養的黃鱔,吃的可是蛋白質含量達60%的蠅蛆,不僅肉質特別鮮嫩,營養價值也和人參有一比。”近日,在遂昌縣云峰鎮東亭村,32歲的村民嚴鮮軍駕著一葉小舟,一邊給黃鱔喂食,一邊自豪地說,雖然黃鱔要到10月份才能上市,但他現在已經收到了不少大訂單。
去年,這位“80”后“黃鱔達人”在服裝來料加工上淘到“第一桶金”后,他承包了20多畝旱地,著手循環養殖生態黃鱔。現在,整個養殖基地有掛網400多個,養黃鱔種苗6000余斤,同時在大棚中建蛆池100個,以豬糞為基料養蠅蛆、蚯蚓,再以蠅蛆、蚯蚓作飼料喂養黃鱔和土雞,實現了農業、水產、家禽、家畜等一體化生態鏈養殖。
生態養殖效益如何?掰著手指頭,嚴鮮軍高興地給記者算起了賬:“一個掛網2平方米,一畝地可以放60個網。每個掛網可投苗15斤,收成時可達60斤。按30元批發價算,除去成本,畝產純收益高達3萬多元。”
摸著了養殖門道,嚴鮮軍信心滿滿,他準備明年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400個網格全部“上馬”。同時,拉長產業鏈,辦一家主打生態黃鱔品牌的農家樂,打造集觀光、體驗、品嘗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