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資金破難題
24幢854套房子,總建筑面積超11萬平方米,需要投入建設資金1.2億元,再加上后期配套設施,共需資金1.5億元。這樣一大筆錢,對健農村村兩委而言,是天文數字。如何籌集資金,成為該村建房第一難題。
“當時村里土地、灘涂被征用,積攢下3500萬元資金,但缺口依舊很大。于是我們就由村民集體出資,作為建房的款項。”陳孟富告訴記者,按照《健農村小區房屋分配方案》,每個村民享受40平方米的住房面積,上交房款1萬元,其他人員則視戶籍情況不同,相應提高上交房款標準。這樣一來,就籌得資金3500萬元。
“今年村里又拿出50畝土地用于商住拍賣,引進物流公司,兩筆資金達5000萬元。”陳孟富表示,這些錢加一起,建房的資金問題就解決了。
而據該鎮黨委委員陳彩嬌介紹,由于資金需求數量過于龐大,為了籌集到資金,村兩委干部是“八仙過海”,紛紛通過自身努力,幫忙籌措資金,最終確保了健農小區的順利建設。
同樣,對資金的使用,該村也積極做到管理到位。陳彩嬌告訴記者,健農小區從項目報批,到工程承包都是通過招投標形式,過程非常透明,鎮里也派有專人對項目、資金使用進行跟蹤監督,做到村賬鎮管。截至目前,資金運作健康。
公開透明分房
房子近千套,涉及家家戶戶,分配稍有不均,民生工程就會演化成擾民工程,甚至影響到村子穩定。
“分房子最擔心兩個不公正,分配方案的不公正和現場抓鬮的不公正。在這兩點上,我們健農村村兩委干部問心無愧。”陳孟富透露,為了房屋分配方案,前前后后召開的村兩委會議、村民代表會議不下20次,每次都有會議紀要,最終通過方案,并進行公示。
考慮到農村實際,該方案確定為農村戶籍1萬元可享受40平方米,大學生、部隊志愿兵、提干的居民2.5萬元享受40平方米,居民則為4萬元享受40平方米。為做到方案的公平透明性。村里還推選楊國基、董節義、陳兆寶等三位在村里素有威望的老人,來核實村民的具體戶籍和情況,并制定現場抓鬮方案。
“自健農村有分房以來,從沒有像這次那樣公平公正。”58歲的楊國基告訴記者,無論是分配方案,還是抓鬮方案都經過反復討論,又經鎮里修改,最終確定下來。他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為確保抓鬮的公平公開,村民需帶上白手套,在完全透明的純凈水桶里抓鬮,周圍都是目擊者,不存在作弊可能性。
“這次現場分房,如果不是村干部‘腰板硬’,做事公平,村里還不吵翻天了。”村民董節義表示,正因為公平公信,現場抓鬮非常順利,村民們即使抓到位置不理想的房子,也都能接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