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高校專家聯手本土“農博士”現代農業科技含量高
舒云峰的經歷,可以說是湖州市農推聯盟發展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
2009年,產學研聯盟構想在湖州市首次被提出,當年便在吳興區、長興縣開始試點,創建了“1+1+N”的農技推廣模式(1個高校專家+一個本地農技專家+若干個經營主體)。“結合湖州現代農業發展‘4231’產業培育計劃,在各縣區探索建立‘1+1+N’的農技推廣模式的基礎上,2010年先后建立了41個縣區級產業聯盟。去年5月又圍繞湖州市十大農業主導產業,建立了十大主導產業聯盟。”湖州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經過1年多的運作,十大現代農業主導產業聯盟,在引進推廣新品種、開展農技培訓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有力地推進了農業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幫助農戶依靠科技投入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截至目前,10個主導產業聯盟共從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省農科院、省淡水所等9家高校及科研單位聘請了58名農業專家擔任首席專家組成員,選配了湖州市級25名、縣區50名農技人員作為本地農技專家組成員,同時吸納了全湖州市558個生產主體加盟十大產業聯盟,這其中種養大戶就有293戶。“產業聯盟著重圍繞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成果轉化和農業技術示范三大基地建設,選育新品種,引進、消化、吸收和集成國內外先進新技術成果,示范展示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新設施、新模式,輻射并帶動周邊企業和農民,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湖州市農業局技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聯盟建立以來,2011年全湖州市范圍內共引進新品種130多個,示范推廣技術141項,對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專家的技術優勢效應明顯,研究成果被直接應用到生產中,2011年,全湖州市共創建科技示范基地47個,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和示范,讓大批農產品經營者嘗到科技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