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不無意外地在正式上映之前爆了。
并且截止7月7日18點
僅上映3天猛破8億。
目前已沖破10億
有可能追上戰狼2的40億票房
為什么?什么樣的互聯網思維,引爆了《我不是藥神》
一、點映思維
《我不是藥神》在點映前引爆,這是典型的內測,用戶參與創造思維。
7月4日當天,《我不是藥神》豆瓣正式開分,超過六萬用戶評價,起分就已到9分。這是自2002年的《無間道》以后,16年后再次有華語片收獲這一超高分成績。影片也正式宣布提檔一天,搶先在7月5日全國公映。
點映,用通俗的話解釋點映,就是選擇在個別的地方影院,預先放映還未正式上映電影。與以往電影院為觀眾播放老電影不同,如今點映播放的大部分是剛引進的好萊塢大片,或是還未到首映之時卻已讓觀眾垂涎的“壓箱之作”。
二、IP思維
好的電影核心是內容IP。
這部豆瓣評分9.0的電影,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代購“印度格列寧”。
●《我不是藥神》徐崢飾演人物程勇
▼“藥神”原型——陸勇
7月2日晚,由文牧野導演、寧浩監制、徐崢監制并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在清華大學舉辦首映禮。片中徐崢所飾角色程勇的“原型”陸勇到場助陣,他在現實生活中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他的傳奇經歷曾被多家媒體報道過。
三、用戶思維
得用戶得天下,屌絲者得天下。盡管該影片類型比較新,切口是一群慢粒白血病患人群,但展開卻是時下是"看病難",這可是一個大話題。
數據顯示,2014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80.4萬例,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360人里就有一名新的癌癥患者。除了發病率,全國的癌癥死亡率也在呈上升態勢。然而,與嚴峻的癌癥患者情況并不匹配的是,全國的癌癥治療現狀不盡人意。
四、創新思維
《我不是藥神》尺度之大卻過審了,網上不斷有人感慨,這本身也是創新所致。
除了現實題材、觸及敏感材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加入宗教話題:佛教與基督教,以及信仰問題。生命、藥與信仰的碰撞,同時與法律的矛盾,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創新力量。
五、免費思維
以低于正版藥四倍的價格——5000元的價格出售藥物,獲得豐厚的利潤,一度因為怕風險,改行了。但是隨著他和白血病病友的深入接觸,發現很多病友因為承受不起高藥價,怕拖累家人自殺,眼睜睜看生命的消失。意識到他販賣的不僅是藥,而是很多人生的希望,于是進行自我贖,以500元的工廠進價幫助病友,甚至對2000元進價,虧本供應病應,這已經是在超越免費思維了,如果演變成一場公共危機,將由政府為全民埋單。這也正是免費思維吸引了大量用戶擁護。
貫穿全片的5點互聯網思維,同樣適用于互聯網其他行業。
金鼎科技始終堅持“幫助企業成功”的核心價值理念,不斷進行產品的更新迭代。在未來,中國5000萬中小企業,金鼎科技將以一次合作,終身服務的理念為企業展示其生產力,讓企業能通過,企業系統、PC網站、移動站點、APP、微博、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短視頻等多種途徑展示企業的生產力,幫助企業實現全網營銷場景內容覆蓋。
同時,金鼎科技更為企業推出全網營銷托管服務,將一次性幫助企業解決企業開發、推廣、社交營銷、互動傳播等問題。真正實現企業級社交互動,讓企業更好的向目標用戶展示自己,在互聯網時代持久的生存并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