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的分類
盒式助聽器:也稱為體佩式,其出現較早,體積較大,外觀如同一個微型收音機,佩戴在身前,有一根導線將聲輸出信號送至耳機。多采用普通晶體管元件,故價格低廉。其體積較大,便于制成大功率輸出、寬頻譜范圍、多功能調節的助聽器,且適于手指活動不靈便的人使用。此種助聽器的元件熱噪聲較高,從而使得助聽器的本底噪聲較高。由于盒式助聽器常與衣物磨擦,磨擦聲往往成為干擾噪聲。
眼鏡式助聽器:僅是一種由體佩式向耳級助聽器發展過程中的過渡期產品,麥克風與接受器可在不同的鏡腿上,實現信號對傳,也有在同一鏡腿上的。目前這種助聽器已不多見。
耳背式助聽器:是現有使用得最廣泛的助聽器,外型纖巧,依賴一個彎曲成半圓形的硬塑料耳鉤掛在耳后,外殼可借用皮膚或頭發的顏色加以掩飾,放大后的聲音經耳鉤通過一根塑膠管傳入耳模的聲孔中,輸出功率有大、中、小不等,不同聽力損失程度的患者,大多都可以使用耳背式助聽器。檔次較高的耳背式助聽器內還有各種聲音處理電路,如自動增益控制等。
耳內式助聽器:耳內式助聽器應分為耳甲腔式和耳道式助聽器。耳甲腔式中還可區分成全耳甲腔式和半耳甲腔式。耳道式還發展出完全耳道式(CIC)助聽器。耳內式助聽器外形更加精巧,依據每個人的耳甲腔或耳道形狀專門定做,使用時直接放在耳甲腔或耳道內,不需要任何電線或軟管,十分隱蔽。但耳內式助聽器的輸出功率不是很高,僅適用于輕度、中度、中重度聾的患者使用。
骨導助聽器:先天性外耳發育不全(如外耳道閉鎖,耳部畸形)的患者及某些因患外耳、中耳疾病(如化膿性中耳炎)而不適于佩戴氣導助聽器的患者,可考慮選配骨導助聽器。
按其技術原理分類
FFR助聽器: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助聽器均為此類助聽器,其頻響特性在產品出廠時即已確定,助聽器的音調旋鈕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頻響特性。選配人員在設定好助聽器的各類參數之后,病人無論置身于何種聲學麥環境中,助聽器的頻率響應都固定不變。
LDFR助聽器:采用K-Amp電路的助聽器是典型的TILL型,而多數可編程式助聽器中的寬動態范圍壓縮電路則是更準確意義上的LDFR。
按照功能范圍來分固定式有線集體助聽器:這一類集體助聽器,實際上類似于外語口語教學中使用的語音教室系統。在教師桌上設有主機,每個學生桌上設有分機,主機和分機上都設有麥克風和專用耳機,主機上不可以連接錄音機等輔助教學設施。主機與分機之間,分機與分機之音都有線路相聯,可實現自由對話。先進的集體助聽器,教師還可以根據每個聾人的具體聽斬損失情況,調節每個耳機的音量音調,不受教室距離的限制,不論前排、后排的學生裝,都可以聽到清晰適度的語聲。這對于口語教學、加強聾兒的語言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缺點是,這類助聽僅局限于教室內使用,且對每一個使用使用者個體來說,耳機的頻響不一定與他自己日常使用的個體助聽器相同調頻助聽器:聲源經過一個調頻信號發生器(類似于無線話筒),被一臺或多臺調頻助聽器接收。聾人佩戴的助聽器既可以連接上“解調制”部件來接收解調后的聲信號,又可以作為普遍助聽器使用,其參數選配也同普通助聽器一樣。這種助聽器使用方便,不受聾人活動的限制,可在百米半徑內接受聲音,非常適于聾幼兒的戶外教學。一對一的調頻助聽器更適合于那些經過聽和言語訓練,已在學校和正常聽力兒童一起學習的聾兒。因為老師把麥克風別在衣領上,不論聾兒坐在什么座位上,都可以清楚地聽到老師的講課。不少家庭把調頻信號發生器置于電視機音箱附近,便于聾人聽清遠處的電視伴音。閉路電磁感應集體助聽系統:此種助聽系統由放大、調頻部件及預先安置在教室、家庭等室內場所的線圈、個體助聽器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