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恒烽達服裝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廠家,位于美麗繁華的珠江三角洲—深圳,又名為“鵬城”。主要生產制衣板房模特、試衣公仔、剪裁模特、立裁模特、展示模特、時尚模特、櫥窗模特、陳列模特等諸多款式,產品只要以出口為主,網絡已經遍布世界各個地區,曾和多家世界出名品牌服裝合作過,并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和肯定。模特是采用進口玻璃鋼纖維和樹脂制造而成,具有無毒、防腐、重量輕、不易碎等眾多優點;適用于展廳、大小賣場、服裝加盟店、百貨商場等使用.可根據客戶的需求來自訂做.做出不同顏色的款式的布料模特;形狀極其逼真,栩栩如生。 由中國時尚同盟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時尚產業論壇,于10月24日在上海虹橋喜來登太平洋大酒店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變革中的時尚”,由24日上午的主題大會和下午的三個平行論壇構成,三個平行論壇分別為潮流講壇、青年領袖圓桌論壇和設計師品牌圓桌論壇。論壇邀請了政府、產業、商界、文化、學術等領域的頂級意見領袖,從時尚產業格局、生活方式與潮流動態、設計師品牌在中國的現狀與發展、品牌傳承等展開,全面解讀中國時尚產業的變革之路。
在全球范圍內,時尚產業正在以巨大的滲透力、廣泛的輻射力,以及深厚的感召力,締造新的財富創造模式,為傳統經濟形態帶去一場充滿變革精神的觀念革命。與此同時,隨著社會消費結構由生存型向發展型的升級,身處戰略機遇期的中國時尚產業也將面臨一場空前的轉型與提升。因此,在“變革”成為主旋律的背景下,中國時尚產業論壇順勢而動,旨在謀求中國本土時尚在全球范圍內的時尚話語權,具有非常突出的現實意義。
此次論壇吸引了不同領域的意見領袖參與,包括政府官員、時尚專家、文化名人、青年企業家、新銳設計師等。政府和行業主辦背景加上與正和島、UTA時尚管理集團、法新時尚國際機構的戰略合作,讓中國時尚產業論壇更具產業代表性和高度,跨界的合作和探討,成為中國時尚產業“不再獨舞”的標志。
探討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定位
24日上午的主題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時尚同盟組委會主任孫瑞哲在談到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定位時指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為推動時尚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歷史性機遇,時尚不僅是小眾的偏好,更是大眾的生活追求。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是以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為標志的,中國的城鎮化率將在2030年達到65-70%,這意味著未來不到二十年時間,城鎮人口將增加三億。目前城鎮居民收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3.1倍左右,人均消費也是3倍左右。城鎮化無疑會對中國社會的轉型、人民生活方式的轉變、消費水平的提升帶來巨大推動效應。”
世界發展史表明,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后,一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消費需求將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人們對物質以外的精神需求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5414美元,排名世界第89位,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表明,中國社會正在向消費型國家過渡,以創意文化、個性消費為主要特征的時尚產業將迎來巨大的歷史機遇。這是由生活方式、消費觀念的升級,以及消費能力的現實支撐所共同決定的。
孫瑞哲提出,在目前乃至今后二十年,中國時尚產業的重要命題是如何在消費水平提升和消費需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定位自身的發展。把握大眾時尚,才是真正把握時尚話語權。
尋找提升創意附加值的突破口
針對如何在變革中尋找機遇,孫瑞哲指出了提升創意附加價值的三個突破口:
一、觀念創新——跨界帶來催化增值。時尚創意產業不是一個單一產業,它是一種無邊界的產業,其根本觀念是通過“跨界”促成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重組與合作。跨界融合并非簡單的產業疊加,疊加是簡單的物理行為,而融合則是奇妙的化學反應,能夠起到價值倍增的效果,改變原始產業的初級形態。時尚產業應加快與通訊、出版、影視、音樂、廣告等文化產業的融合。
二、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和智能化帶來可持續發展力和更靈活的交互方式。隨著時尚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與產業規模的擴張,原料瓶頸問題、節能減排壓力不斷凸顯,這就需要未來的創意設計能力能夠緊密圍繞產業的現實發展矛盾做出有的放矢的創新,以尋求可持續提升的產業高附加值。與此同時,現代科技革命的網絡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時尚產業也應積極地借助互聯網的興起與信息傳輸的普及,實現創意觀念的快速滲透與無阻礙的流通。
三、平臺創新——讓傳播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會展經濟與時尚傳媒借助商貿與文化的結合,是時尚產業提升影響力與感召力的重要平臺,也是區域時尚經濟與城市時尚經濟的重要載體。目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已經成功搭建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中國國際時裝周,中國國際面輔料展等在紡織服裝業內具有高度權威性與專業性的活動平臺;未來,中國時尚同盟也將不斷搭建和借助時尚活動平臺產生時尚導向作用,同時借助時尚多媒體的傳播,讓時尚理念深入人心,讓中國品牌擁有更多的時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