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紡織印染業第一大國,印染行業是工業廢水排放大戶,占整個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的?80?%。印染廢水因其水量大、堿度高、水質波動大、色度深、污染物組分復雜、可生化性差等特點,成為國內外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隨著排放要求的日益嚴格,染化料助劑品種的多樣化,公司原有工藝已滿足不了目前的排放要求,尤其是廢水中的COD、色度等指標;加之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及國家對傳統行業的技術要求的愈加嚴格,印染行業尤其印染廢水面臨著技術工藝的革新優化。為滿足日益嚴格的印染廢水的排放標準,公司在原有廢水處理單元的基礎上,采用了“芬頓強化鐵碳微電解+生物活性炭流化床”工藝對原二沉池的出水進行了深度處理。? 工藝流程? ? 根據公司廢水來源中成分的不同,對不同工序的廢水進行了分類收集,單獨處理;首先,退漿廢水因其濃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點,將該部分廢水單獨收集后,經調節后預先進入IC厭氧池進行水解發酵,然后進行后續處理;類似地,面料在進行絲光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絲光廢水,由于該過程用到大量的燒堿,堿度較大,為持續改進優化工藝,推進清潔生產,一方面進行梯級絲光;另一方面對絲光廢水單獨收集后利用拓撲多效蒸發器對其進行4級蒸發后,回用于生產。其他的生產以及生活過程中產生的綜合廢水經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與經過IC預處理的退漿廢水混合后,進入后續“厭氧+AO好氧+深度脫色”處理單元進行廢水的集中處理。? 雖然利用原有工藝目前可以滿足二級排放標準的要求;但是,隨著國家環保部對印染廢水處理處置的要求日益嚴格,公司結合目前的處理能力以及處理水平,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進行了廢水處理工藝的優化;將后續的深度脫色工藝,修改為芬頓強化鐵碳微電解工藝對生化過程中仍然殘留的難降解的進行深度處理,以達到進一步降低COD,色度等指標的目的。 結果與討論? 該工藝小試實驗首先在公司工業園開展,連續運行近5個月后,通過實驗的COD值以及出水色度已基本滿足直接排放的要求;